】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業態勞動保障制度建設三大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1-08-06 08:11:49


 
  《意見》中明確提出,“對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就業地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優化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申領、發放流程,加大培訓補貼資金直補企業工作力度,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這些都是為了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保障其平等享有培訓的權利。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地,中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將覆蓋到越來越多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將持續優化。

  勞動者權益保障體系加快完善

  文章認為,基於網絡平台的新就業形態,組織更加鬆散,用工模式從“以崗位為導向”走向“以任務為導向”,這個新特點使得勞動者更加分散化、個體化,甚至都無法確定他們都為同一個平台企業工作,因而難以形成傳統意義上的組織歸屬感和認同感,難以形成勞動者集體組織。平台就業者的集體協商和談判權面臨巨大挑戰,工會等勞動者權益保障組織的作用還未發揮出來。缺少話語權、溝通協調不暢、申訴渠道少等,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意見》指出了這一問題的解決路徑,要督促企業制定、修訂平台進入退出、訂單分配、抽成比例等直接涉及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台算法,充分聽取工會或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要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勞動者申訴機制,保障勞動者的申訴得到及時回應和客觀公正處理。前不久,全國總工會也下發文件,提出探索適應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不同職業特點的建會入會方式,積極與行業協會、頭部企業或企業代表組織開展協商。因此,在重點行業和領域,越來越多的平台企業將依法規範建立工會組織,政府、工會、平台、勞動者等多方協同共促的勞動者權益保障體系將日益規範和完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