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持戰略定力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21-10-14 00:16:00


 
  三、從“立陶宛事件”得出的新認識

  1、要從更高層次看“立陶宛事件”:立陶宛與台灣互設辦事處不是一個單純的事件,立中的對抗應當視為即是美中對抗中盟友聯動的一部分,也是美國蓄意破壞中國“一帶一路”“藍絲帶行動”的一部分。美國方面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地緣經濟學方法在提升中國大國地位方面所起的作用要大於其軍事建設。它在貿易投資與其他國家經濟聯繫中的地位及建立一個不斷擴大的經濟影響區的能力,正如其軍事力量現代化以及像太平洋第二島鏈的擴張一樣重要。它穿過亞洲與俄羅斯接壤,并從馬六甲海峽一直延續到阿拉伯、波斯灣,給中國更多的權利和影響力帶來的利益比任何可能導致嚴重衝突、潛在使用武力所能帶來的利益更大。所以美國未來會千方百計地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甚至可能出現模仿冷戰時期的遏制戰略,嚴格限制其盟友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并在東亞建立類似北約的聯盟,而這一戰略對台灣將有莫大的支持。

  2、必須明確認識到美國正在實施“與台灣關係的正常化”。一系列美國對台的動作可以明確地判斷,美國現在正在實施“與台灣關係正常化”。台灣對美國的內在價值就在於其存在意義、歷史意義以及對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從長遠看,當前兩岸的現狀可能并非最符合美國的利益,主動的美國政策應該以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為海峽兩岸政治分歧創造條件。從特朗普時代美國就已經調整以前的台海政策,這一政策的重點是使其更準確地反映海峽兩岸的現狀,即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憲法框架之下,美國如何以最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領導地位這一最大利益的方式,逐漸讓美台關係走向正常化。

  3、認識到對台灣保護是美國能力的“晴雨表”。美國的兵力投送能力自蘇聯解體以來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多的挑戰,但中國的日益強大卻改變了這一現狀,讓美國及其地區盟友和夥伴在過去幾十年間享有的傳統優勢變得不那麼確定。中國增程型精確打擊資產可以確保解放軍在周邊衝突中擁有決定性優勢的武器系統,那些改造後對海上目標進行打擊的彈道導彈可迫使美國航母戰鬥群遠離戰場,祇能在彈道導彈範圍之外進行活動,這樣就形成一個中國迄今尚未形成的軍事影響圈。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已經被看作觀察美國能力與利益的重要晴雨表。如果美國簡單將台灣讓予北京,那麼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太平洋的盟友,甚至包括印度洋乃至非洲國家,也將開始對華盛頓所許諾的可靠性產生懷疑,這樣將促使這些國家向中國靠攏,并導致一個影響力覆蓋全球一半的更強大的中國出現。

  四、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

  1、為台灣謀取國際地位及國際空間。競爭的本質就是製造政治分裂,通過外交手段、經濟杠杆、非常規戰、信息作戰、常規部隊製造政治分裂,甚至局部的小的武裝衝突也是一部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美之間的這場“新冷戰”,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堵并沒有達到所期待的效果。以前曾言美中對抗中還有金融排斥、美台建交和軍事衝突這三項“武器”尚未動用。目前來看,美國已經開始啓動“美台建交”這一武器。而“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涉及到領土主權,是中國核心利益,更是廣大民衆的敏感神經,也最能攪動中國的民意。美國目前以世界衛生組織為突破口,可能很快提出改革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并優化聯合國領導人選舉,并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中為台灣牟取相應席位及利益,而其他的美國的聯盟國家,也將會采取各種水下、水面的行動來配合美國。

  2、訓練台灣成為東亞的“叙利亞”。一般而言,聯盟中主導一方通常具有更大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因為它占據著力量的最後決定權和援助的獨家壟斷權。在可能由盟友引發的危機來臨時,聯盟主導方總是將自身力量置於弱小聯盟的後方,儘可能由弱小盟友承擔前沿防衛的任務,而由自身承擔輔助作用。美國台海的新政策,并不是要扶助台獨,而是要利用台獨意識將其打造成刺猬。所謂無盡前沿法案,就是武裝台灣、訓練台灣成為東亞的“叙利亞”,以類似代理人戰爭來消耗中國的國力。這種政策即是“戰爭邊緣政策”,即是表明美國不懼戰爭風險,隨時準備介入兩岸戰爭,但卻并不真正或直接捲入,實質仍是最大程度的威懾,以求達到避免捲入的效果。

  3、未來或許有“建交”或正名活動。目前與台灣建立所謂“邦交”的國家僅有15個,另外在亞太地區有19個、在西亞地區有10個、在非洲有4個、歐洲地區的國家及組織有22個、在北美地區的國家有2個、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有16個、共計有73個國家和組織常以“台北”的名義設立經貿或文化辦事處。①在未來,或許有一些小國在美國的壓力下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或在這些已經設有辦事處的國家引日本例進行所謂的正名,來配合美國。其實不論台灣有新的建交國或有什麼正名活動,對中國本質上的影響并不大,但會刺激到敏感神經,更可能激化大陸民衆對台灣的敵視。

  4、美國未來將通過各種方法來加強與台灣的外交和安全關係,并在不激怒中國的情況下增加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美國在經濟方面,或許優先考慮與台北簽訂雙邊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以抵消中國將台灣從國際經濟協定中孤立出來的努力。在政治方面,為抵消中國壓縮台灣國際空間所做的成功努力,可能探討台灣的外交多邊舉措,使之有機會與其他國家就台灣不能參加的論壇來討論各種問題并進行交流。在外交上,美國將支持志同道合的國家與台灣發展外交關係。在安全問題上,美國會在更高級別和更頻繁地重申其《與台灣關係法》等涉台法案的承諾。美國還會改變現有的國防政策,加大軍售力度及種類,并開始雙邊軍事演習,包括海軍和空軍演習,以加強對中國大陸的威懾。

  五、保持戰略定力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1、新冠病毒至少在2021年全年,甚至可能未來3至8年內導致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領域的大幅縮減,這可能會大幅度地影響美國和中國的相對增長率。中國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美國。在幾乎所有經濟和製造業實力方面,中國都是與美國直接地競爭。甚至在民事和軍事力量的一些關鍵措施上,也能與美國之間競爭。特別是中國廢除國家主席十年任期限制,美國評估習近平將繼續領導中國,未來十年期間中國國家戰略將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致,這將使美國面臨前所未有之挑戰。

  2、基於2012年以來中國的對外行為,中國未來的國家戰略似乎包含了新冠疫情下相對的經濟發展及開放、將中國轉變為全球技術領導者、“一帶一路”的暢通、軍事的現代化、努力地收復失地、維護朝鮮半島的穩定、加大對其它國家的影響力,努力地重塑國際規範和制度等等。這其中“收復失地”主要是指台灣的統一。目前島內的政治生態,使統一可能采用的方式是武力的,這將使美國及盟友(主要是日韓澳)被迫捲入戰爭。在無法獲取決定勝利的情況下,第一島鏈將被迫瓦解,美國將戰略後退,但美國決不會“簡單將台灣讓予北京”,所以未來將會加緊武裝台灣并加強亞洲兵力的部署。

  3、我們還要高度注意,美國甩掉阿富汗這個包袱,就是要將戰略重點放在與中國的全面競爭中,圍繞著中國周邊的“灰色地帶”、美盟的互動、聯合國及國際組織是中國防禦的重點。在保持高度定力的基礎上,要對中國周邊“灰色地帶”可能發生的局部衝突進行兵棋推演,找尋最佳方式以克服同時應對陸上及海上防禦可能出現的弱點,特別是針對台海、中日可能的衝突有所準備,雖然這種衝突目前或最近幾年還不太可能發生,但提前準備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保持戰略定力是未來決勝的關鍵。解決台灣問題當然是重要的,但台灣問題的解決要服務於整個“中國夢”,更是未來撬動東亞板塊的“切入點”。故在當前整個世界格局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下,在新冠病毒可能改變歷史發展進程的大背景下,要分清主次,明確中國現在最重要是“穩定與發展”,故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不被浮雲遮望眼,不被民粹所綁架,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重中之重。

  注釋:

  ①亞太地區的澳大利亞、文萊、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馬紹爾、緬甸、瑙魯、帛流、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韓國、新西蘭、新加坡、泰國、吐瓦魯、越南;在西亞地區的以色列、約旦、科威特、巴林、蒙古、阿曼、俄羅斯、土耳其、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非洲的索馬里蘭、奈吉利亞、史瓦蒂尼、南非;歐洲地區的國家及組織奧地利、比利時、捷克、丹麥、歐盟、芬蘭、法國、德國、希臘、羅馬教廷、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荷蘭、波蘭、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在北美地區的國家加拿大、美國;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阿根廷、貝里斯、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瓜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秘魯、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森國。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10月號,總第286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