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外資配置人民幣債券成為長期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1-11-05 11:35:44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10月29日,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這是繼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GBI-EM)之後,第三個納入中國債券的國際債券指數。至此,中國債券已被三大國際債券指數悉數納入。

  業內專家認為,以此為新起點,中國債券市場有望迎來萬億規模資金。接下來,外資穩步配置人民幣債券將是長期趨勢。

  “入富”將分批完成

  目前,全球有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時羅素三家主要債券指數供應機構,其中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和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是各自旗下最主要的指數。

  和前兩大指數一樣,此次中國國債“入富”將分步完成。據悉,中國國債將在未來36個月內分批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其權重在2024年9月完全納入後,預計將達到5.25%左右。此前,中國國債在20個月內完成了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過程,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則是在10個月內完成。

  與此前相比,中國國債“入富”更引人關注,因為這一指數更受被動型投資者的偏愛。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是富時羅素追蹤資金量最大的旗艦指數產品,也是全球政府債券指數的標杆。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其中,表明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等已滿足國際化標准,能够引導國際債券配置資金進一步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為我國債市帶來持續可觀的資金流入。

  “入富”也將進一步吸引海外資金的持續流入。德意志銀行集團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表示,此次“入指”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持續對外開放成果的認可,未來人民幣境內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間的連接將更加緊密。預計至2024年三季度末,將為國債市場帶來總額約10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月流入規模有望達29億美元。<nextpage>

  將吸引全球資本趨勢性流入

  近年來,境外投資者配置中國債券已成長期策略。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表示,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金融市場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人民幣資產將吸引全球資本趨勢性流入。

  2015年末以來,境外投資者不斷加碼人民幣債券資產。據劉立男統計,每年債券流入資金規模已從2015年的470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20年的1.073萬億元人民幣。2021年年初至今,已有6040億元人民幣流入債券市場。截至2021年9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約3.94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占國內固定收益市場總額的3.15%。在此背景下,劉立男看好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持續吸引力。

  不過,近期外資增持中國債券規模增速有所回落。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三季度以來,外資買債比上半年的高位確實有所回落,但與2019年同期對比,仍然增長7%。在全球經濟逐步恢複以及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增強下,外資購買債券保持了一定規模,而且在向疫情之前的常態回歸,這是一個正常的表現。

  “從中長期來看,外資對於穩步配置人民幣債券仍將是趨勢。”王春英說,中國債券市場規模較大,且外資占比較低,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而且,境內債券收益率相對較高,人民幣幣值穩定,中國債券市場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今年以來,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上下窄幅波動,相較於實施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發達經濟體的國債收益率,表現出了比較高的投資價值。<nextpage>

  “人民幣債券在新興市場資產中被公認為是相對‘安全’的資產。”劉立男認為,由於人民幣債券收益率與全球主要債券收益率的相關性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債券,因此人民幣債券作為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優勢明顯。

  與全球發達國家市場相比,中國債券市場的外資持有比例仍然偏低,潛力較大。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份額占中國境內固定收益市場的3.15%,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債券10%到30%的境外持有率。截至2021年6月,人民幣債券總規模為3119億美元,占全球儲備的2.6%,這一份額遠低於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10.92%的權重。劉立男認為,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不斷加強與全球市場的連接,并有望逐步放寬利率衍生品、外匯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的市場准入,為境外債券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

  相關規則將持續完善

  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境外機構各投資環節操作流程,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推動相關規則與國際接軌。

  去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整合入市渠道,按照“同一套標准、同一套規則的一個中國債券市場”的原則統一准入管理和資金管理等制度安排,提高境外機構入市便利度,進一步優化和便利投資資金匯出入等。境外機構入市交易後,“時差”問題也曾一度導致其交易不便。央行很快著手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境內外交易平台開展合作,支持境外投資者在直接入市渠道下開展直接交易,境內平台延長服務時間,方便更多境外機構“無時差”參與債券交易;為境外機構提供循環結算服務和T+3以上交易結算服務,有效緩解了因境內外節假日差異帶來的不便。<nextpage>

  今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雙向開放舉措不斷落地。9月,債券通“南向通”啓動;首批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成功發行。

  免稅期的延長也有助於支持債券市場開放,吸引海外投資者進一步投資中國債券。10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發揮國內大市場的優勢,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鼓勵更多外資通過債券市場參與國內發展。會議決定,將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的實施期限,延長至“十四五”時期末,即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

  “未來隨著境內債券市場穩步發展,各類債券產品不斷豐富,以及相關法律制度與國際市場不斷接軌,有望吸引更多被動型和主動型的配置資金流入。”王春英表示。

  周茂華認為,未來我國將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豐富金融產品,完善跨境投資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與各方共同努力,積極完善各項政策與制度,鞏固和擴大雙向跨境投融資渠道,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