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經評論:本輪豬周期拐點尚未到來
http://www.CRNTT.com   2021-12-07 09:49:56


(圖片來源:搜狐財經)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時評,日前,五部門聯合發布生豬產品信息數據,10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48萬頭,相當於正常保有量的106%,處於黃色區域。據悉,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等在投資者問答平台上透露了2021年全年出欄計劃,初步計算,四大豬企全年生豬出欄有望超7500萬頭。

  經過全行業努力,今年二季度生豬生產已經完全恢復。6月到9月出欄肥豬均價一路跌到成本線以下,養豬全行業陷入虧損。四季度市場價格回升,養殖虧損情況緩解,10月散養和規模養豬平均每頭虧損分別為349元和335元,分別比9月少虧損42.2%和49.8%。11月,生豬價格已高於成本線,部分養殖戶開始盈利。由此來看,近期豬價上漲是恢復性上漲,原因主要是年底豬肉消費需求拉動,從價格的絕對水平看,豬價目前處於較合理區間。

  當前,生豬和豬肉生產供應相對寬鬆這個基本面沒有改變,這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豬肉供給有充分保障,同時本輪豬周期的拐點還沒有真正到來。據監測,3月份以來,全國規模豬場每月新生仔豬數量都在3000萬頭以上,並持續增長。按照規律,仔豬育肥6個月後可以出欄,預計目前到明年一季度上市肥豬同比還會明顯增長。10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預示著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中小養殖場戶數量占全國養豬場戶的99%,其生豬養殖量接近全國的一半。分散的養殖戶群體龐大,從主觀意願出發,各方都希望避免豬價波動給自身造成影響,但是最終卻容易變成“追漲殺跌”的順周期行為。很多主體抱有僥幸,在價格好的時候,都希望別人去產能,自身盡量多生產、多出欄。由於規模養殖場有資金優勢不願輕易減產,散養戶有成本優勢能承受低價,導致本輪去產能速度變慢,底部時間可能拉長。豬周期是生豬價格波動的市場表現,養豬場戶應多一些逆周期思維,在波峰或波穀到來前提前應對、未雨綢繆。當前,不要因為豬價有所回升而盲目壓欄賭後市,也不要急於擴充產能,避免後期造成較大損失。

  對養豬業來說,控制不了豬價,但可以控制養豬成本。無論何時,低成本的養豬能力都是養豬業的核心競爭力。本輪超級豬周期之下,規模養殖比重從2017年的46.9%提高到2020年的57.1%,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產業鏈一體化加快發展。但是,成本分布不規則問題也日益凸顯。這是此前高利潤帶來的行業快速擴張引發的階段性現象。細說起來,不同模式的生產成本差異巨大,規模養殖場不同於散戶,自繁自養不同於外購仔豬,“企業+農戶”不同於全面投資模式。因此,養豬業在降本增效的過程中,應審時度勢,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投資,加強與產業互聯網的合作,提升智慧養豬水平和總體生產效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