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印發
http://www.CRNTT.com   2022-01-11 09:44:12


“十四五”社會發展與公共服務主要指標(來源:《規劃》)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下稱《規劃》)近日印發。除了基本公共服務,《規劃》首次將非基本公共服務、生活服務納入規劃範圍。

  對於三類服務,《規劃》提出了不同的發展目標: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豐富多層次多樣化生活服務供給。

  公共服務根本為人,“十四五”時期,人口生育和老齡化水平成為影響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新生人口形勢低迷情況下,托育設施、幼兒園和小學學位如何匹配;老齡化加深情況下,“老有所養”如何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都鮮明體現在了《規劃》之中。

  《規劃》強調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中的主體地位,意味著我國將迎來一場高質量發展之下的公共消費升級。不過,在經濟增速放緩形勢下,有限的公共財政錢花在哪裡,要花多少,都需要量入為出。

  不僅擴容而且提質

  在2021年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規劃》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

  “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我國印發的都是基本公共服務規劃。孟瑋介紹,《規劃》首次將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納入規劃範圍。

  《規劃》明確,公共服務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

  其中,基本公共服務是保障全體人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

  非基本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更高層次需求、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場自發供給不足的公共服務。通俗來講,公共服務的層次相對基本公共服務有所提高,《規劃》提出,逐步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規劃》提出,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中的主體地位,合理增加公共消費。

  生活服務是公共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規劃》提出,其是為了滿足公民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服務需求,完全由市場供給、居民付費享有。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認為,從“十三五”時期政府必須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十四五”時期覆蓋更多領域並提出更高要求,公共服務將在未來一段時期贏得大發展。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說只提供最低水平的公共服務,而是要在保障基礎上逐步提高水平。與此同時,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高品質多樣化生活服務不僅是擴容版的公共服務,而且是增強版的公共服務,需要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馬亮說。

  隨人口形勢而變

  人口結構持續變遷,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家庭結構小型化趨勢明顯,人員流動更加頻繁,《規劃》指出,當前,我國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與人口分布仍然不夠匹配。

  公共服務與人口變化的掛鈎互動是多層次的。在幼有所育方面,《規劃》提出,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通過發展普惠托育提高生育意願,是政策鮮明指向。2020年,我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是1.8個,預計到2025年提高到4.5個。這是《規劃》所列“十四五”社會發展與公共服務主要指標預期增幅最大的指標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