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公報:果斷有效抗疫 堅決“動態清零”
http://www.CRNTT.com   2022-02-07 12:31:51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大公報5日發表社評說,農曆新年以來,香港本地確診個案連日破百,不明源頭個案占確診總數的比重不斷上升,人們擔心的疫情呈“幾何級爆發”、“海嘯式擴散”正在成為現實。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舉行記者會,承認現時是抗疫兩年來最嚴峻的時候,表示政府堅持“動態清零”目標不變,並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包括重設“火眼實驗室”、實施“全民快速檢測”等。特區政府的抗疫努力值得肯定,但新一輪措施能否發揮效用仍存有疑問。要真正實現“動態清零”,需要更果斷有效的舉措。

  社評說,以“動態清零”為目標,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必須真抓實幹的“抗疫之戰”。在香港當前疫情極其嚴峻情況下,必須有強制性的全民檢測,才能找出所有社區隱形患者,截斷傳播鏈。

  要做到這一點,須解決三大“不足”,首先是檢測能力不足。特區政府決定在馬鞍山體育館重設“火眼實驗室”,並借助廣東省的支持,將每日檢測量由現時的15萬例倍增至30萬例。這無疑是檢測能力的一次飛躍,但相對於全港750萬人口仍然是杯水車薪,莫說全民檢測,分區檢測都做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全民快速檢測”可能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一輪,無論如何也談不上是“快速”,同特區政府希望的抗疫“爭分奪秒”更是差天共地。

  另一方面,“全民快速檢測”雖然彌補了采樣能力的不足,但以“自願”為基礎又衍生另一個問題:最終有多少人自願參與檢測?這是一個未知數。前年,香港在中央支持下本有機會實施全民檢測,最終“縮水”為自願“社區檢測”,共170多萬人參與,今次仍然是采自願原則。但如果不是全民參加,就無法找出社區中的全部隱形患者。也不排除會有人在檢測時故意玩花樣,譬如以自來水替代深喉檢測等,那麼“全民檢測”就是事倍功半。香港社會的複雜性在於,並非人人自覺配合政府抗疫,並非人人都希望香港早日走出疫情陰霾,杯葛甚至暗中破壞的大有人在,否則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就不會波折重重,搞到至今無法通關。

  社評說,隔離設施不足是抗疫的另一大掣肘,這個問題至今無解。特區政府早前將竹篙灣隔離期限由21天減為14天,另加7日家居隔離,有人批評這是“削足適履”;最近爆疫的葵湧密切接觸者只需居家隔離一周就速速解封,引發更多的質疑。現在,特區政府計劃將竹篙灣改為確診者隔離營,密切接觸者全部改為居家隔離,風險會否更大?居家隔離並非新鮮事物,早已被證明只是聊備一格而已,第五波疫情就是因為國泰空少違規引爆,而葵湧邨的“先例”更談不上安全。一旦密接者全部居家隔離,後果如何不言而喻。

  香港抗疫整整兩年,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病毒不認人、不講情面,它無孔不入,香港實現“動態清零”就必須要有實打實的作戰部署,來不得半點僥幸心理。

  社評說,說到底,抗疫首先是心態問題,是怎麼看待新冠疫情的問題。一些西方國家抗疫無能,一早“躺平”,所謂“與病毒共存”不過是投降的代名詞。而內地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是真正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取得了巨大成功。香港社會避免重蹈西方的覆轍,就必須真正對接內地抗疫機制。思想通了,“動態清零”就有希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