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
http://www.CRNTT.com   2022-02-20 08:59:22


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並從宏觀政策的穩健有效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學習時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郭威文章表示,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從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到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再到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這些重要政策要求,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方面的生動體現,是黨領導經濟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的現實需要,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

  文章介紹,“跨周期調節”是指實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並不局限於某一個經濟周期,而是從數個經濟周期的角度來施策,以達到熨平經濟波動的目的;而“逆周期調節”則是指從一個經濟周期的角度,綜合使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穩定政策,以平抑短期經濟波動,從而實現經濟的短期平穩運行。通俗來講,就是當宏觀經濟處於經濟周期的波峰時,要實施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當宏觀經濟處於經濟周期的波穀時,要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實現經濟的短期平穩運行。

  隨著逆周期調節在全球範圍內的長期反覆實施,其“後遺症”和“副作用”也逐步顯現。以需求管理為核心的逆周期宏觀調節政策在相當長時間內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成為熨平經濟周期波動的具有“教科書”地位的思路和範式。然而,這種旨在解決總量型、速度型和周期型問題的政策,無力解決經濟的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甚至會引發產能過剩、杠杆率攀升等內生問題而加劇結構性問題,使得一國經濟增長潛力和活力難以持續。

  文章指出,中國特色宏觀調控體系下的跨周期調節的提出是對宏觀調控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對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的有益補充、完善和升級,這是理解“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的基本前提。進一步講,在政策實施時期,不再局限於短期,而是拓展到中長期;在政策實施效果上,統籌兼顧短期經濟波動與中長期經濟增長,意味著在關注解決短期經濟周期性問題的同時,也關注中長期的結構性和趨勢性變化以及周期間的政策傳導機理和調控效果;在政策工具上,除傳統逆周期調節中運用貨幣和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外,還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影響總供給,從而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

  文章最後說,“穩”是主基調,是大局。我們要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強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機結合,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