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大食物觀出發更好滿足人民需要
http://www.CRNTT.com   2022-03-09 08:24:29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這一重要論斷提示我們,審視糧食安全的視角要從糧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轉型,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民以食為天。從糧食安全觀到大食物觀的轉變,是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使然。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經過艱苦努力,實現了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正在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型,科學合理的膳食正逐步深入人心,飲食更加多樣化,食物消費結構呈現口糧需求下降而食用油、肉蛋奶以及蔬菜、水果等非主糧食物消費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這種新的消費趨勢之下,傳統的糧食安全概念已經不能滿足當前食物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需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食物安全保障體系,既要保障“米袋子”安全,也要保障“油瓶子”“菜籃子”“肉盤子”“奶罐子”安全。

  顧名思義,糧食安全和食物安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又有著緊密的聯繫。在我國,人們一直習慣將稻穀、小麥、玉米、豆類和薯類統稱為糧食,而食物的概念比糧食的概念更加寬泛一些,包含糧油、肉蛋奶、蔬菜瓜果等一切可食用的食物。樹立大食物觀,並非不重視糧食安全,而是從傳統的糧食消費觀念中跳出來,樹立科學的食物消費觀念。必須明確的是,糧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礎,沒有糧食安全就談不上食物安全,要在保障糧食供給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其他食物的供給安全。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我國耕地資源有限,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但我國有著廣袤的草原、豐富的森林和遼闊的江河湖海資源。樹立大食物觀,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既要向耕地要食物,也要向草原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給潛力,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全方位多用途開發食物資源,一定要做到食物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全面合理布局食物的生產體系,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在獲得豐富多樣的食物資源的同時,切記不要掠奪性開發,要讓耕地、草原、森林、江河湖海能夠休養生息,這樣才能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