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調入地區更要穩定糧食生產
http://www.CRNTT.com   2022-03-19 08:37:06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盯著主產區,忽視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應該承擔的糧食安全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各地區都有責任,糧食調入地區更要穩定糧食生產。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再次提醒各地,務必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的關係,決不能把工業化、城市化變為“無糧化”。

  多年前,我國根據糧食生產與消費量的特征,把全國劃分為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三大功能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糧食生產布局發生了從南糧北運到北糧南運的根本性變化,糧食生產區域越來越集中,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區域性供給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目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13個主產區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0%以上,能夠調出糧食的主產區僅有幾個,主銷區的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有的自給率不足30%,“魚米之鄉”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由糧食調出地變為糧食調入地。

  糧食生產區域過分集中,全國糧食安全高度依賴主產區,會給糧食安全帶來很多風險和挑戰。糧食生產受耕地、水資源、天氣等自然條件制約,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易發頻發的國家,一旦主產區遭遇大面積自然災害,導致糧食大面積減產,就會影響糧食供需平衡。同時,東北、華北等地乾旱少雨,主產區北移加劇了資源環境壓力,導致黑土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北方主產區乾旱缺水嚴重,南方主銷區水資源豐富,雖然南水北調工程有助於緩解北方缺水之痛,但資源錯配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不容忽視。

  糧食生產布局變化背後的深層邏輯是市場因素在起作用。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某種程度地忽視糧食生產,大量耕地用來建工廠、建高樓大廈,種植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雖然國家有耕地占補平衡的法律規定,但基本都是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近補遠,主銷區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相對突出,糧食自給率呈現下降趨勢。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後於主銷區。國家為了調動主產區重農抓糧積極性,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加大對產糧大縣獎勵力度等辦法加大對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推動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但產糧大縣“高產窮縣”狀況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算長遠賬。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各地都要提高政治站位,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共同扛起糧食安全的重任,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糧食生產效益低,如果完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目標的難度很大。糧食調入地區需要顧全糧食安全大局,穩定糧食生產,保持應有的自給率。這樣,不僅能增強區域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範和抵禦各種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而且有助於減輕主產區糧食供給壓力,緩解主產區資源環境壓力,讓主產區水土資源得以休養生息,促進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