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綠水青山擘畫美麗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2-06-08 07:41:34


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願景,仍需織密織牢生態環境保護網絡,加大力度解決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課題組單菁菁、武振國、董亞寧執筆文章表示,良好生態環境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綱領性文件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加快建設美麗中國,使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航向目標。

  總體布局穩步推進

  文章介紹,《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出台以來,中國圍繞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自然價值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的空間規劃體系,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監管統一、多元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陸續制定和通過了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

  國家層面,針對中國生態環境領域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修(制)訂了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地方層面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好生態環境成為社會共識。如,為加強河湖管理,創新建立了“河長制”,取得成功後被各地借鑒到山地、林地、灣區的生態環境管理中,陸續推出“山長制”“林長制”“灣長制”,為強化生態環境系統性治理髮揮了積極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中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正加快形成。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也走向深入。為解決最突出的三大環境污染問題,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國務院相繼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繪就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立體作戰圖。瞄准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持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_2.5治理的發展中國家。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鞏固拓展“十三五”時期污染防治攻堅成果,繼續打好一批標誌性戰役。在此基礎上,各地區紛紛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專項行動,北京開展了重污染天氣消除、劣五類水體消除等五大標誌性戰役和五大專項行動,江西開展了自然生態保護攻堅、工業污染防治攻堅、鄱陽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攻堅等八大戰役和30個專項行動,有針對性地破除美麗中國建設的沉屙頑疾。

  重點修復擦亮生態底色

  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濕地與河湖保護修復、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海洋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支持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開展“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加強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累計完成三北、長江等重點防護林工程1.83億畝,退耕還林還草工程9939.2萬畝,國家儲備林工程8550.5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6191.2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6075.2萬畝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2972萬畝,使全國森林面積淨增加約3.75億畝,生物多樣性保護“愛知目標”執行情況優於全球平均水平。

  在充分發揮重大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基礎性作用的同時,推進重點地區試點示範的突破、帶動作用。為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多個部委同時開展了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水利部推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原國家海洋局推動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原環保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設,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等。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進一步規範指導,各地政府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建設模式。福建、江西、貴州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從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污染防治攻堅、產業轉型升級、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威海市、象山縣、廈門市、南澳縣等一批沿海縣市因地制宜開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浙江推出“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甘肅推進農村“三大革命”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示範。各地區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路徑探索方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和典型模式。

  三大保衛戰取得成效

  文章稱,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中國不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藍天保衛戰方面,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_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PM_10平均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分別比2015年下降了40.0%和37.9%;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5%,比2015年增長了10.8個百分點;各地區藍天數量明顯增加,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

  碧水保衛戰方面,2020年中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為83.5%,流域水優良水體比例為87.4%,分別比2015年提高19個百分點和15.3個百分點;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消除率達到98.2%,長江幹流歷史性地實現了全優水體,碧波綠水、鳥語花香的優美景象隨處可見。

  淨土保衛戰方面,中國從2015年全面啟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行動,並於2017年提前三年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2020年中國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比峰值時期減少42萬噸和772萬噸,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

  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文章表示,隨著美麗中國建設的推進,中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較十八大之前提高了2.68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淨增了38.39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水土保持率和濕地保護率分別達到56.1%、71.85%和52%,荒漠化、沙漠化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的比例較十八大之前提高了3.06個百分點,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城鄉人居環境大幅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6%提高到42.1%,人均綠地面積由12.26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截至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用水普及率超過99%,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7.0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7%,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0%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共計15萬個建制村完成了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家園更美麗。2020年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到89.5%,比2017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增強。2021年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調查顯示,社會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認同,約55%的公眾認為保護環境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機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