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何永賢:引入組合技術加速建屋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17:38:05


 
  簡程序追求耐用 兩條腿走路

  何永賢早前曾去過一個使用機械化裝備的地盤視察,該處有感應系統控制射水以取代傳統由工人利用吊船操作,不論效果、安全性及可靠性都有很大發揮空間,“很開心有本地承建商開始與科學園的初創公司合作,期望可在建樓及驗樓技術上有所提升,同時亦可給予年輕人更多機會,這值得大力鼓勵。”

  她表示,會與建造業議會等研究如何利用科技協助業界大幅提升建屋量,“我上任房屋局局長以來已與房屋署同事緊密開會,研究有否空間壓縮建屋程序,以及部分事務由其他工務部門幫手。”

  建築署曾有透過MiC技術興建臨時檢疫中心、臨時醫院及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等的經驗,何永賢指該技術的應用是從2017年於啟德興建一個小亭輻射出來,“可說是一理通、百理明。”

  不過,她亦指過渡性房屋等透過鐵架興建的MiC技術與透過石屎興建的MiC技術有極大分別,而房屋項目一般人都是接受用石屎,“用鐵架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不同,當然亦有管理上及長遠使用上的考慮。長期住數十年的話,始終都是石屎更耐用。”石屎等建材如何運作MiC技術,尚要時間摸索,“技術上與合約上安排仍要時間去消化,房屋署已找了一些公營房屋項目去嘗試,別小覷這一步,只要朝這目標堅持下去,已經是最好的開始。”

  優化過渡屋政策 紓緩蝸居之苦

  香港住屋單位供不應求,不少基層均蝸居於環境惡劣的劏房之中,新冠疫情下更增加了互相傳播的風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香港是一個進步城市,卻仍有不少人在劏房內生活,“他們年輕時都對社會有付出,年紀大後是應該有更好的居住環境”,相信港人都不太接受居於劏房的處境。她指出,過渡性房屋是在公屋單位不足下的較理想過渡性措施,反應亦正面,會研究是否有空間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具體內容留待稍後公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