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何永賢:引入組合技術加速建屋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17:38:05


 
  上屆特區政府積極透過過渡性房屋短期紓緩住屋問題,何永賢亦認為是好的政策,社會上反應亦正面,“過渡性房屋可短期地提供比較恰當的居所,雖然它沒有傳統公屋般這麼大的空間,但空氣流通、有私人洗手間,亦有位置讓小朋友玩耍,這些都是好的元素,應予以保持同時作出改進。”她表示,建造業議會亦可簡單地組織義工探訪及維修活動,為過渡性房屋住戶提供更多支援。

  相比傳統公屋由接收地盤到建成要五六年時間,何永賢指過渡性房屋的出現是比較快的建築循環,“過渡性房屋利用了MiC建築技術,因屬臨時性質並非上石屎,而是用簡單一點的鐵架等物料,這模式是好的。”她表示,曾聆聽過承接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團體,正研究建屋過程是否有優化空間,“這正是為何我常落區的原因,就是要去聽意見反饋及好好觀察,然後自己再去以典型的例子感受及思考。”她指出,具體優化建議要留待上任後百日報告在行政長官、財政司司長及副司長過目後覺得成熟才可分享。

  科技物流同革新 助建造業年輕化

  建屋除了覓地及講方法外,人力資源亦十分重要,香港建造業人手老化、青黃不接的問題持續已久。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強調,如能引入科技將部分建屋工序轉移至在廠房內進行,其實也能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以至女性入行,“如沒有新技術幫手,年輕人未必願意身水身汗地在地盤工作,這正是為何建造業議會大力支持建築流程工廠化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