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約——危害世界和平的“瘋狂戰車”
http://www.CRNTT.com   2022-07-26 10:19:48


 
  嚴重衝擊亞太地區安全

  俄烏衝突至今已延宕五月有餘,相較於國際社會負責任力量勸和促談的努力,北約不斷添油拱火,不斷推高俄烏衝突復雜化、長期化的風險。更令人遺憾的是,在俄烏衝突背景下,美國似乎找到了再次改造北約,將其觸角伸向亞太,從而實現“北約亞太化”,使其更好地為美國霸權服務的契機。

  今年年初,拜登政府如期發布“印太戰略”文件,其中明確提出“印太戰略”期待北約參與。“印太戰略”本質上是美國在地區層面與中國戰略競爭的抓手。在北約將長期維持對華“系統性挑戰”定位的背景下,其以中國為主要地區矛盾,以加強軍事存在、挑撥集團對抗為基本手段路徑,不斷惡化中國戰略環境,進而使得“以北約遏華”進程全面加速,其對亞太地區安全的衝擊不容小覷。

  近年來,美國持續深化“印太戰略”,並不斷強調聯盟與安全夥伴關係是美國對華最重要的“非對稱競爭優勢”。美國全面拉緊其所主導的雙邊軍事同盟、“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四國機制”等亞太安全架構,並不斷強化北約盟國同亞太地區的聯繫。此次北約馬德里峰會首次邀請日韓澳新四個亞太國家領導人與會,並在峰會期間進行了“北約亞太夥伴國(AP4)”首腦會談,北約與亞太地區盟國間的防務協調合作將更為密切、深入。除此之外,俄烏衝突發生以來,美國或慫恿地區盟友,或親自編造鼓吹所謂“當下歐洲與印太地區的安全防務密不可分”“明天的東亞地區極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烏克蘭”,渲染亞太地區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引導鼓勵北約成員國增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亞太作為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同時也是中美利益交織互動最為頻繁的地區。地區的繁榮穩定,對於世界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長期以來,亞太地區國家為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和平,安全政策選擇呈現出相當的穩定性,即在軍事力量建設方面既尋求提升本國的軍事實力,又極力避免軍備競賽;在安全合作方面,既希望獲得一定的安全戰略支持,但又盡量避免締結新的軍事同盟關係,或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在此基礎上,構築起既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域內安全合作,又約束和規範各自安全行為模式的制度體系與觀念認同,已成為地區國家的普遍共識與努力方向。

  但在當前“北約亞太化”的過程中,美國不斷強化針對中國的亞太地區盟國與北約深度捆綁,帶有明顯的“集團政治”“小圈子”冷戰思維烙印,慫恿地區國家採取更具進攻性的軍事安全政策,迫使地區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地區陣營對抗風險劇增。亞太地區有著迥異於歐洲的地緣環境與地區安全熱點。美國和北約過高估計其自身獨立提供地區安全公共產品的能力,也過於樂觀地將強化前沿軍事存在等同於解決地區多元傳統、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能力。相較於攜手中國、東盟通過對話協商應對地區性安全挑戰,北約軍事力量頻繁增加在亞太地區的活動只會加劇地區的緊張態勢。

  (作者:醜則靜,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