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棉價回落 紡企“兩頭受制”局面改善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14:04:12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據中國證券報報道, 5月以來,棉花價格不斷滑落,迄今已經下跌超30%,明顯超過同期棉紗期貨跌幅,令飽受高價原料困擾的紡織企業鬆了一口氣。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紡織企業“兩頭受制”。近期隨著棉價回落,企業經營壓力有所減輕。業內人士預計,後續在寬鬆的供需格局下,紡企有望迎來經營業績改善。

  紡織企業利潤有所改善

  “生產利潤已經有所改善。”一位棉紡企業人士告訴記者,但由於前期積累的庫存較多,目前以銷售庫存為主,并沒有提升生產負荷的打算。

  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收盤,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報14845元/噸,較5月5日高點22035元/噸下跌了32.6%;棉紗期貨主力合約則較今年以來高點下跌26.5%。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伴隨棉花價格回落,紡織企業生產利潤出現好轉。不過,新增訂單有限,紡織企業普遍面臨庫存產成品貶值、銷售困難等問題。

  “前期棉花在22000元/噸左右時,紡企大面積虧損。”一位市場人士說,“即便目前有所好轉,紡織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仍面臨虧損。”

  “行業處於淡季,訂單匱乏,庫存水平以及開工率均不理想。”美爾雅期貨棉花分析師曹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近幾個月棉花價格大幅下跌,令紡織成本趨於下行,但新增訂單不足,產成品庫存高企,企業信心仍低迷。”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資深農產品分析師方慧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對上下游議價能力有限

  棉花在棉紡織品成本構成中占比最大,以棉紗為例,棉花占其生產成本的70%左右。

  “對紡企而言,棉花成本基本上由每年10月籽棉收購價所決定。”中信建投期貨棉紡研究員吳新揚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紡企目前面臨的高成本,主要是去年10月份對籽棉的不理性搶購造成的,盡管當時下游已經呈現消費頽勢。”

  以C32S純棉紗為例,曹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噸紗綫需要1.1噸棉花,按照當前現貨價格,噸紗原料成本17420元,棉紗價格25420元/噸。”曹原說,“另一項重要成本在於勞務支出。紡織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當前很多企業反映招工難,導致勞務成本水漲船高。”

  從棉紡織行業產業鏈看,其上游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區,新疆棉幾乎占到全國棉花產量的90%;中游企業主要包括棉紡、織造、印染,多數以產業集群的方式存在;下游主要包括服裝制造以及終端零售。就中游企業布局看,“棉紡企業多集中在山東、河南、新疆等地。織造企業分布在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印染企業基本集中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地。”曹原說。

  “中游紡織加工企業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都有限,采購成本、經營決策、產品質量、銷售訂單情況均是影響中游企業利潤的因素。”上述市場人士說。

  棉價趨弱利好紡企經營

  中游加工制造受到產業鏈兩端擠壓,且中下游低迷的經營形勢限制了高棉價的傳導,棉價弱勢格局或將持續,為紡企經營利潤好轉帶來一定空間。

  方慧玲表示,目前紡企下游訂單仍以短小單為主,後續需密切關注7月至9月國內外秋冬季訂單情況。“棉紡供應鏈產品大量積壓,新訂單不足。目前,距離新棉收獲上市還有約兩個月時間,若下游消費沒有出現實質性改善,棉紡行業整體弱勢格局可能持續。”

  “本年度國內棉花還有超過200萬噸未銷售,新年度棉花產量預計同比會增長。在棉花消費動力不足、棉價處於高位等因素綜合影響下,預計棉花市場行情將延續弱勢格局。”曹原認為。

  “紡織業競爭激烈,由於生產和消費在時間、空間和主體上的分離,很難實現產能投資與最終需求的完美匹配,產業鏈各環節庫存可能進一步累積,進而抑制棉花價格反彈。”吳新揚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