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澎湃新聞:中國如何跑贏科技競爭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11:15:01


 

  中國如何應對?

  面對拜登政府咄咄逼人的科技競爭壓力,中國需要冷靜思考與應對。尤其是要認識到,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絕不是一場短期可見分曉的競爭,很有可能是一場百年馬拉松,雙方比拼的是耐力與韌性,比拼的是持久的創新能力。從長遠來看,中國需要持續完善自身的科技創新體制和發展戰略,以更加優化的科技創新體系迎接這場百年馬拉松。

  首先,牢固樹立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中國將把科技創新作為未來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各級政府和相關政府部門尚需深刻領會與理解這一精神,並將其完全體現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施政方針中,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其次,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倡的“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和科研人員,但這並不意味著創新都是企業家和科研人員的事,政府的科技政策對創新同樣能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技創新主體在企業,制度創新主體則在政府。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意味著制度創新的腳步永遠不能停歇。制度創新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優化和強化技術創新體系頂層設計,明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發揮好組織優勢;精準化的科技服務和支持要成為制度創新的核心目標。

  第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並結合中國的國情,在“雙一流高校”和高科技技術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建設類似美國加州“矽穀”、得州奧斯汀“矽丘”之類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大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創新基地的統籌布局和優化。

  第四,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合作的科技創新道路。國際學術界的頂級期刊《自然》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在歐美國家,將近50%的一流科學研究來自於國際合作。可見,國際合作是促進科技發展與創新的重要推動力。儘管目前美國國內對中美科技及學術交流設置了越來越多的障礙,美國的科技創新同樣依賴於國際合作,包括大量中國留學生的貢獻。所以,與美國高校或研究機構依然有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空間,中方應不放棄任何機會。相對美國,歐洲國家對華科技與學術交流限制相對較少,未來國際合作的重點應適當向歐洲教育發達國家傾斜。

  第五,制定中國版的STEM教育與研究發展戰略。STEM四大學科門類是奠定創新大國地位的重要基礎,我們不僅要“摸著美國的石頭過河”,還要結合中國國情,制定我國STEM教育發展戰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