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亟須技術加持
http://www.CRNTT.com   2022-12-22 16:18:03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

  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迫在眉睫,為了打好這場“硬仗”,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發展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增強傳統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

  堅持新舊能源齊頭并進發展是當下的必然選擇。去年以來,不少地方為了發展新能源,不顧實際情況壓縮傳統能源,加上地緣衝突加劇導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緊張,石油、煤炭等能源產品價格處於高位,對經濟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都需要充分發揮傳統能源的“壓艙石”作用,這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基礎。我國能源資源禀賦的顯著特征是“富煤貧油少氣”,這也決定了當前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而其中,煤炭更是發揮著主體能源作用,前三季度,煤電發電量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接近60%,在我國電力系統中承擔著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

  據國家能源局12月20日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以來,各產煤地區和煤炭企業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產增供,1月份至11月份全國煤炭產量40.9億噸,同比增長9.7%,比去年同期增加3.6億噸,創歷史同期新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傳統能源方面就可高枕無憂,反而更需加快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尤其是煤炭清潔利用,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如今正是煤炭企業發力轉型的窗口期。

  不僅傳統能源需要技術加持不斷轉型,目前滲透率仍處於低位的新能源更離不開多個領域的技術突破。不管是風光大基地建設還是分布式光伏開發都處於積極布局階段。

  作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關鍵一環,風光大基地承載著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任。而當下,風光大基地還面臨著儲能如何調峰并網等諸多技術難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