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時代列車”上的肯尼亞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13:41:53


 
完全依賴工人們手持簡單工具建成。

  博物館展示的資料顯示,在惡劣自然環境和工作條件下,平均每修建一英里鐵路,就有4名工人死亡。整個工程建設期間,共有2493名工人喪生,另有約6500人致殘。這些傷亡數據只覆蓋了有據可查的合同勞工,真實傷亡人數只會更高。

  在此期間發生的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就是,察沃地區的工地屢遭獅子襲擊,兩只“食人獅”經常在夜晚像幽靈一樣將熟睡的工人拖出帳篷撕咬吞食,數十人因此喪命。美國電影《黑夜幽靈》就是據此改編,最終結尾是英國工程師經過殊死搏鬥戰勝野獸,以此展現西方人的“勇氣”與“智慧”。

  1899年,鐵路推進到如今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地區。“內羅畢”在當地部族語中意為“涼爽的水域”,原本是一片廣闊的沼澤。包括內羅畢在內的中部地區海拔較高,氣候溫和濕潤,少有蚊蟲疫病侵擾。殖民當局在這裡修建營地,鐵路也將白人定居者送到這裡。

  鐵路建成後,殖民當局立即開始著手將這片土地建設為“白人的國家”。信奉“白人至上主義”的英屬東非專員埃利奧特希望吸引更多白人來土壤肥沃、氣候宜人的中部高原耕種,制定了給前來定居的白人分配大量土地的政策。不斷湧入的白人定居者侵占原本屬於當地原住民的大片土地,他們賽馬、游獵,過著奢侈享樂的生活。

  “我曾經有一個農場,就在非洲恩貢山腳下。往北不到一百英里,赤道橫穿高原。”丹麥女作家伊薩克·迪內森在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中描寫的這個農場就位於如今內羅畢市的郊區。當年,曾有數百名當地人在這個占地4000多英畝的咖啡種植園裡勞作。

  按照肯尼亞恩齊博物館主管麥納·齊拉里的說法,1903年,納紐基、尼亞胡魯魯、外恩佐亞等“白人高地”地區僅有約100名白人定居者,而到了1950年,白人定居者已超過8萬人。肯尼亞殖民當局土地委員會1933年7月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在尼揚扎省,約103萬當地人被限制在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內,而1.7萬歐洲人占據了4.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報告提到的數據來看,歐洲人當時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積是當地人的約145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