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時代列車”上的肯尼亞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13:41:53


 
  今天,“鐵蛇”仍在運營。火車迷們體驗情懷,旅遊者們享受情調。在列車上望向窗外,似乎一切都沒有變,但一切似乎又都變了。

  不變的是風景,遊客仍然可以看到野趣橫生的非洲大地。途經中部高原丘陵地帶,那裡的不少茶園仍為西方跨國制茶企業所擁有。坐在老舊破敗的“鐵蛇”列車上,德國學者諾曼·阿澤爾邁的感受是如同在審視“帝國的廢墟”。

  60年前,肯尼亞擺脫了殖民統治,但殖民地經濟的魔咒仍然禁錮著這個國家的發展。不少經濟學家認為,肯尼亞的經濟結構仍具有迎合西方前宗主國的屬性:旅遊業發達,但遊客很多還是來自西方;單一出口型經濟,咖啡豆和茶葉等大多供給西方企業;工業制成品高度依賴進口,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缺乏自主性……這些也是許多前殖民地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

  肯尼亞經濟學家、內羅畢大學教授伊拉基認為,肯尼亞與很多非洲國家一樣,過於依賴初級商品出口。肯尼亞需要工業化和製造業,需要掌握新技能、新知識的人才。

  變化是,從“鐵蛇”列車上向外望去,會看到一條嶄新的標準軌鐵路線,帶來與百年米軌截然不同的現代化氣息——這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蒙內鐵路。新的列車滿載乘客,從內羅畢駛向如今的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車上有中國師傅帶出來的當地司機,技術員、服務員也都是當地人。

  2017年5月31日,也就是肯尼亞為紀念1963年6月1日獲得自治權而設立的法定假日“馬達拉卡節”前一天,這條新鐵路正式通車。6年多來,蒙內鐵路項目使區域交通運輸提速升級,有效帶動沿途城市經濟發展。據肯尼亞鐵路局估算,這條鐵路對肯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率超過2%。

  在鐵路博物館蒙內鐵路展廳裡,以“馬達拉卡節”命名的“馬達拉卡快車”車廂微縮模型擺在正中,車上印著充滿自信的標語——“連接國家,走向繁榮”。

  姆瓦伊萊米曾在老米軌鐵路工作30餘年,現在是蒙內鐵路的一名管理人員。他告訴記者,“馬達拉卡”在當地語言中是“獨立自主”的意思。“馬達拉卡快車”的名稱寄托著肯尼亞人民的追求和實現國家強大的道路選擇,“蒙內鐵路項目實際上已成為推動肯尼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