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工智能+”來臨,就業有何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3-18 11:56:52


 
  這樣的呼籲有現實考慮。據他介紹,目前國內高校在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時會遇到現實困難:構建自己的AI大模型往往受限於GPU顯卡等硬件限制,“要去購買什麼(設備)它都不賣給你,整個(大模型)訓練只能勉強進行”。借著這次調研機會,他拋出了校企合作的設想:讓學生在校學完基礎課程以後,就到企業參與更前沿的技術開發,參與AI大模型等相關工作,培養面向未來的“AI+X”人才。

  “人工智能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是新的工業革命。”在上述調研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世忠也談到,人工智能進展快速,但相應的治理也非常重要,背後存在著巨大的人才需求。

  需主動應對“人工智能+”對就業影響

  “新質生產力的源頭在科技創新,落腳點在產業升級,關鍵因素在人才支撐。”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周源談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高精尖缺”的科技人才,還要有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等。

  這與產業一線管理者的切身體會不謀而合。近年來,新能源企業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科技行業的一家頭部企業聯合研發了AGV智能調度系統,不僅完全實現了AGV代替高強度的人工搬運,還讓生產過程可管可控、可分析。該企業智能製造業務經理張濤介紹,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的車間只需十幾名工程師便可應對以往耗費大量人力的工作,不過對一線勞動的工程師要求也更高了,他們往往需要掌握計算機編程語言,學習計算機、數學、電子、控制工程等相關專業技能。

  這也是當前許多行業領域普遍面臨的新挑戰:隨著“黑燈工廠”越來越多、無人駕駛逐漸落地、“機器換人”越發普遍,許多工作崗位不再需要那麼多人,對勞動者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該如何應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