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工智能+”來臨,就業有何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3-18 11:56:52


 
  針對未來可能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的行業和崗位,劉慶峰建議,對勞動力培養及再就業作專項研究,並且提前、主動做好應對。關注通用人工智能對社會各行業帶來的衝擊,加快建設新的人才能力素質模型和課程培養體系,特別是加快對通用人工智能賦能軟件代碼、語言學習、藝術創意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此前,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也公開提及,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新的就業形態層出不窮

  數字化、智能化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力投入,卻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業機會。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測算,未來5年全球企業預計創造約690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增長最快的工作類型絕大多數由人工智能和數字化驅動。

  會堂連著民生。前些天,身在廣州的服裝主播李福佳也在關注著全國兩會,讓她印象頗為深刻的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她看來,這意味著自己的生意將有更多新的可能,也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李福佳在服裝行業打拼了十幾年,最早在服裝批發市場租檔口開店,新冠疫情期間嘗試開通直播攬客,就此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如今,她的直播團隊不僅包括選品、直播、發貨、售後等不同崗位,還帶動了3個大型工廠、10餘個小工廠累計上千人的就業。

  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上,新的就業形態層出不窮。以直播為例,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的《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新職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報告》測算,短視頻直播生態孕育和催生了174個新職業,創造了“互聯網營銷師”“探店達人”“互聯網招聘師”等諸多就業機會,涵蓋主播、助播、選品師等30多種新職業形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