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器不如人到中國製造 為中國軍工點贊!
http://www.CRNTT.com   2018-04-13 09:32:25


 
  近年來,中國軍工人的腳步踏遍大江南北,遠赴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進行無人機低氣壓高寒環境下的飛行測試;直奔杳無人煙的戈壁灘塗,檢測戰車對不同地形的適應能力;轉戰高溫高濕的海島,考核水陸兩棲裝備的抗風浪性能……對此,兵器裝備集團一位技術人員坦言:“我們不能決定戰場環境,但要確保武器能適應任何環境。”

  新式武器裝備的井噴式發展,要歸功於一批批科研人才的湧現。那些耳熟能詳的科研專家令人敬仰,而隱藏在“團隊”二字背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同樣值得欽佩。他們的成長令人期待,也預示著我國軍工領域後繼人才潛力無窮。

  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奮戰在航空工業戰線幾十年,研製出多款國產戰機,並培養出一大批航空領域高科技人才,這些科研工作者已成長為各領域的骨幹和棟梁,其中就包括被譽為“大國脊梁”的殲-20戰機總設計師楊偉;“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帶領團隊,殫精竭慮讓中國雷達和預警機邁入世界前列,培養出空警-2000總設計師陸軍等一大批科研專家……影片中,空警-2000領航的空中編隊繪出連綿不絕的絢麗彩帶,不僅是向建軍90周年獻禮,也勾勒出科技人才隊伍生生不息的美好前景。

  以科研為生,與裝備為伴。這些可愛可敬的軍工人,用無比堅定的信仰鑄造出我國一件又一件大國重器,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這些國之重器、軍中利器的橫空出世,壯我國威士氣,挺起民族脊梁。新時代,隨著深化國防工業改革全面推進,我們期待更多銳器破殼而出,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注入澎湃力量。正如影片中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所言:“我們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