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觀察:中國不會發生“雷曼時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8 16:32:20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中國擁有充分的可信服理由特別是決定性的因素,而不會發生銀行業的“雷曼時刻”和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新華社報道,中國央行最新金融數據顯示,7月份新增銀行貸款額和社會融資總量均降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單月最低水準。同時,社會融資總量還自其公佈以來首次低於新增銀行貸款額。

  金融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季節性因素和單月“難免波動”,新增銀行貸款額的驟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央行為保持全年信貸合理適度增長而進行的努力,而社會融資總量大幅放緩及其結構數量變化,則意味著影子銀行活動在受控下明顯弱化。

  6月份,中國新增銀行貸款出現激增,社會融資總量也站在了一個高位。由於7月份驟減,這兩個月的平均新增貸款額為7000多億元,處於合理區間。

  本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稱,中國銀行業或已處在危機邊緣。其判斷依據是對43個國家50年來經濟走勢考察——只有巴西、愛爾蘭、西班牙和瑞典的信貸增長與中國近5年的增速相當,而前者均爆發了銀行業危機。

  中國一定會步這些國家的後塵嗎?受訪的中國金融分析人士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他們表示,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國國情與這些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區別和優勢,同時,中國政府也正在採取措施積極防範和化解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金融風險。

  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穩定即“穩健”的基調,同時,採取調整性的措施讓金融系統處於快速去杠桿化的過程。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說,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是以往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融資量的主要流向,而今,這些曾經的優質客戶面臨著金融機構審慎的風險管理。

  如果說此類審慎的金融風險管理只是最近一個時期的鮮明轉變,那麼更多的統計數據和歷史實踐亦表明,所謂的“信貸繁榮”與金融危機之間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IMF更早的一份研究報告亦顯示,儘管所有的金融危機發生之前都出現了信貸繁榮,但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信貸繁榮造成了金融危機。平均來說,1970年至2010年出現信貸繁榮的國家,其人均收入增長比沒有出現信貸繁榮的國家多出50%。

  IMF亞太區負責人李昌鏞今年稍早時候接受專訪時也表示,“中國發生全面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經濟學家們的信心來自於中國與其他發生金融危機國家相比下的狀況差異和“先天優勢”。

  首先,中國的債務大部分屬於內部債務。數據顯示,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約為GDP的2%,外債僅為GDP的10%,外匯儲備為GDP的40%,貨幣估值也處於合理水準。同時,中國政府的債務水準遠低於國際警戒線以及西方發達國家和許多新興經濟體。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員趙慶明說,歷史上,部分拉美國家為實現工業化而不得不進行國際融資,加之社會福利支出的不斷增加,金融危機難以避免地在沉重的外債壓力下發生了。反觀中國,外債比重低,外匯儲備高,並不依賴於國際資本市場融資。

  其次,中國信貸投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體經濟發展投資。渣打集團行政總裁冼博德認為,如果像美歐國家那樣借債消費,那麼金融危機之後只能是衰退,而借債投資,即便部分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也可以得到世界級的基礎設施,比如,在世界上名列第一的中國高鐵網絡。

  另外,以目前中國政府實施的區間調控與定向調控結合的“巧調控”方式及其執行力,完全有能力控制信貸的整體增速與品質;同時,中國銀行業的國有資本比重依然很高,在萬分緊急和極其必要時,雄厚的財政資金可以成為其最後擔保者。

  範劍平說,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教訓可以用來借鑒參考,但是這些經歷無法生搬硬套於中國,因為特殊國情還決定了中國具備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發展優勢。

  一方面,投資主導型國家的經濟增長要快於消費主導型的國家。中國雖然在向消費主導型逐步過渡,但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中國依然保持著接近於50%的世界第一儲蓄率,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依然是重要的,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另一方面,製造業主導型國家的經濟增速要快於服務業主導型的國家。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東部向服務業轉型,而中西部承接著動態升級的製造業的梯次轉移。中國既是“世界工廠”,又是“世界市場”,這是世所罕見的優勢。

  不過,鋻於中國在2013年躍居世界最大貿易國,其受全球利率上升和資本流動性衝擊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這也被認為可能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李昌鏞表示,中國政府必須將經濟改革堅持到底,逐步擠破信貸泡沫以防金融風險增大。

  儘管當前中國的債務風險與金融風險整體上處於可控狀態,但中國政府依然未雨綢繆,採取改革性的措施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與金融風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出部署,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今年5月份以來,信託99號文細則、基金26號文連續實施,中國政府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全面升級。此後,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意味著銀行借助理財產品變相融資的做法將受到嚴格約束。

  關於可能有所增多的債券市場和影子金融市場存量違約現象,受訪的分析人士表示,打破以往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對於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來說未必是壞事,況且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橫向對比,中國金融業的不良借貸率還是很低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