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澈元:台灣民意指向是兩岸關係治理的基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00:49:59


第八屆兩岸發展論壇
  中評社杭州10月15日電(記者 王永雪 孫儀威 李仕奇)廣西師範大學桂台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劉澈元日前在第八屆兩岸發展論壇上發表觀點指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和平統一的戰略前提下,台灣的民意指向是兩岸關係治理的基點,在兩岸經濟制度性合作後,提供台灣人民共同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滿足台灣人民企盼參與國際社會的願望,其實是加速兩岸整合的一條捷徑。

  劉澈元表示,兩岸經濟區是具有特殊行為主體、特殊形成過程、特殊運行機理、特殊發展目標的一體化經濟區域。兩岸經濟區治理在本質上體現為兩岸借助經濟合作的外溢效應引導台灣民意,把握兩岸與國際主要大國的關係律動,通過交流、合作、協商,將兩岸關係從經濟一體化推進到政治一體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兩岸關係將分別以文化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政治共同體的形態繼起與並存。兩岸經濟區治理的路徑將呈現“消極治理——積極治理——創造治理”的演進軌跡。

  劉澈元認為,兩岸正處於經濟共同體治理區間,積極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與國際(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機制銜接。以政策試驗的方式推動ECFA與CAFTA的機制銜接是這一問題的實質和關鍵,也是形成兩岸治理策略的有益嘗試。

  劉澈元指出,兩岸經濟區面向國際的治理條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實力上升引致國際勢力尤其是大國干預兩岸關係的力量與策略演變態勢,二是台灣參與國際空間及兩岸在國際空間的關係變化。

  而兩岸經濟區面向國際開展治理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兩岸如何處理台灣“邦交國”問題;二是面對大國干預的應對策略;三是台灣參與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及兩岸在國際經濟空間的關係構建。

  關於當前兩岸經濟區治理重點領域的政策,劉澈元提出建議,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和平統一的戰略前提下,台灣的民意指向是兩岸關係治理的基點,因此,積極治理的領域選擇必須與“做台灣人民工作”的政策主旨相契合,以政策創意、善意引導台灣民意。從兩岸經濟區與全球化、區域化的關係角度權衡,在兩岸經濟制度性合作後,提供台灣人民共同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滿足台灣人民企盼參與國際社會的願望,其實是加速兩岸整合的一條捷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