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袁勇麟:挖掘重點項目 打造閩南文化品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8 00:41:01


  中評社福州8月28日電(記者 黃博寧)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院長袁勇麟日前在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表示,閩南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創新應該要處理好幾對關係:一是保護與開發的關係,隨著經濟全球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要有選擇地進行閩南文化的保護性開發,同時注重對開發項目的跟蹤與持續性研究;二是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三是政府主導與發揮民眾主體作用的關係,目前進行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過程中,政府扮演了主要角色,但如果忽視民眾參與的主體性,就無法盤活閩南文化的內在機理。

  他認為,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還需重點挖掘特色項目,精心打造和宣傳閩南文化品牌。

  (一)以節慶為契機,復甦閩南文化民俗

  閩南地區民間信仰繁多,主要有媽祖信仰、清水祖師信仰、保生大帝信仰、關帝信仰、陳元光信仰等。這些傳統民俗文化的保存需要依賴現代新元素的包裝和帶動。以世界閩南文化節為依托,輔以國際木偶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媽祖文化節、鄭成功文化節、保生慈濟文化節、國際南音大會等節慶活動,在閩南傳統祭祀、民俗文化等儀式基礎上,加入音樂舞蹈、戲劇戲曲表演、文化觀光等現代元素,形成融習俗、宗教、表演與藝術為一體的傳統創新型節慶,增加了傳統民俗的視覺價值和傳播價值。

  (二)以建築為帶動,繁榮閩南文化旅遊

  旅遊業是國家大力提倡的一個朝陽生態產業,閩南文化完全可以在旅遊產業中實現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可以選擇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為完整、自然生態環境基本良好的街道、社區、村落、院落,作為重點區域進行保護、建設,並輔以“一帶一絲路”的旅遊景點,策劃閩南文化旅遊項目,將建築資源、景觀資源轉化成具有較高經濟、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化產業。如海滄區新垵村、集美學村、伊斯蘭教風格建築、南安鄭成功文化園、安溪茶博園等,使文化成為旅遊主旋律。遊客來到旅遊景點,不僅是自然風光的吸引,更多是被該地特有的民間文化、民族風情所吸引,以社會發展保障民族民間文化保存的良性循環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