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彭立忠解讀中華文化復興與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7 00:21:43


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彭立忠(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台灣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彭立忠日前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表示,中華文化欲求復興,就得從人性需求與市場化的運作規律中找對話,找對治之道,而不能扳起道貌岸然的面孔,或是單向式由上而下的宣達,方能找到新的、創意的文化復興方向。

  彭立忠在發言中表示,孫中山先生揭示中華文化的特性是王道文化,愛好和平,濟弱扶傾,以不講打為好的道德觀。我們熟讀儒家典籍的人會認為文化有大傳統與小傳統,主張誠信仁愛的屬於士君子所看重的大傳統,強調忠孝節義的屬於市井庶民所看重的小傳統。然而大小傳統之間並無對立隔閡,中國知識傳統是主張有相對而無相害,萬物並育,道並行而不悖的道理的。

  彭立忠說,今日我們談中華文化之價值觀,一定不能忽視中華文化的美德在於:敬、讓、和。因為中國的傳統是反求諸己,所以對天、對人、對事,一概律己以敬,能夠用誠敬的態度對待他者,這是一種對自己有自信的表現。有自信的人能讓人,能安人。人與人之間能夠做到彼此相讓,自然能達到合和相處的境界。

  中華文化振興是全球華人共同的心願與責任,它的指導原則,不是泥古返本,而是溫故創新。因為溫故創新,就必須依據現代的生活需求標準,對文化傳統的價值系統和價值觀念,應重新加以評估、分析,而予以甄選;壞的不合時需的予以改革,好的合乎時需的予以保留,並將其融合於現代的科學精神,而予以發揚光大,這才是中華文化振興之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