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南海問題怎麼解?政治何不與科學握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5 00:47:14


隨著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中國漁民正在進一步深入東南亞海域,搜尋新的漁場
 

  文章引述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格雷戈里·波林(Gregory Poling)的說法稱,“因為有擴大巡檢的能力和欲求,所以中國在南沙群島修建設施、碼頭和飛機跑道(可能至少一條),而如此更加劇了南海糾紛。”衛星照片也顯示了“中央之國”的“不法”造陸行為,這引起了美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擔憂。去年,國際媒體被一起中越對峙吸引。起因是中國將價值十億美元的四層海上鑽井平台泊於離越南海岸線大約120英里的地方,而附近的島嶼存有主權爭議。這起地緣政治的博弈,以中國搬移(而非拆除)鑽井平台告終。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我們和190多個國家同在這條船上,我們想的絕不是要把船打翻,而是要和各國共同努力,讓這艘大船沿著正確的方向開得更穩、開得更好。”文章稱,外交比喻並不能改變事實——“中央之國”正在驅策先進的流線型鋼拖網船駛入更具爭議的水域,加劇了沿海漁業危機。相應地,越南漁民亦被慷慨地施予優惠貸款,用於傳統木船的更新換代,變為鋼殼船。越南政府吹噓道,在2020年前將讓三萬艘新式漁船下“東海”(譯者注:即中國南海,下同)。

  文章懷疑中國在主權水域捕撈的合法性。文章稱,決策者和研究者認為,無論是“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的出現,還是南海寶沙001號(配有4條生產線和600名工人的3.2萬噸級巨型魚品加工船)的調遣,“都涉及一個問題:中國在東海捕魚的合法性源自何處?”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尤娜·萊昂斯(Youna Lyons)如是說。畢竟,掏空越南和菲律賓的魚資源,直接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82年決議條文。

  文章列舉了南海的生態威脅並認為,海洋生態科學與地緣政治的抉擇,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地攪動著不安的南海。

  文章指,食品安全危機和魚類資源可再生危機近在眼前。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一份漁業報告《2030的水產業:捕魚和水產養殖業展望》預測,中國將加強對全球水產市場的影響力。通過基線模型項目推測,到2030年,中國將消費全球38%的水產品。聯合國環保計劃(UNEP) 證實,南海的捕魚量佔到世界總量的十分之一。而明顯的趨勢正在形成:過度捕魚和珊瑚礁大面積毀滅。

  海洋科學家擔憂著這一區域的軟珊瑚、硬珊瑚、鸚嘴魚、飛旋海豚、海龜、石斑魚、烏翅真鯊等物種。自越南沿海至海南島的區域內,已有60%的珊瑚生物和50%的魚類滅絕。而200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水溫短期內迅速升高,大片珊瑚因此泛白和死亡。

  極端風暴接踵而至,颱風疾掃該區域。每天的報道中棘手的問題源源不斷:全球變暖、珊瑚礁毀滅、過度捕魚、破壞性捕魚、捕魚技術進步、巨型捕漁船數量激增、無序捕魚、人口增長等。

  比爾·海頓在《南中國海:亞洲角力》中稱,鑒於中國鼓勵本國漁民進入爭議海域捕魚的態度,過度捕撈一直是該區域首待解決問題。在2012年漁禁期間,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了規模空前的漁船隊(30艘船,包括一艘3000噸級的補給船)到南沙群島捕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