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南海問題怎麼解?政治何不與科學握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5 00:47:14


菲律賓方面在黃岩島事件中不斷發表措辭強硬的言論,煽動民衆情緒,鼓勵漁民繼續往中國南海捕魚,還表示“必要時提供保護”,資料圖
 

  自1985年以來,中越菲三國都在南沙群島以炸魚和把魚藥暈的方式進行了大量捕撈。海洋生物學家預計,將目前的捕魚量降掉一半,才能維持目標種群的存續。

  面對各式各樣的捕魚方法(例如,拖網漁船、密網、刺網、漂網、擲網、灘網、頭長鈎,底長鈎、拖鈎、魚壺以及藥魚和炸魚等破壞性捕魚方式),監管機構都去哪了?

  海洋和平公園組織(MPAs)是致力於防止和補救生態破壞的重要組織,主要針對使用油氣爆炸、採礦和各類商業漁網等捕魚的行為。該組織的倡導者稱,南海其實已有一定的海洋科學合作史。

  文章引述美國國家珊瑚家研究中心(NCORE)主任約翰·麥克馬納斯(John McManus)的說法指出,“在某些情況下,那些由非政府組織參與,通過贊助獲得資金,致力於科學和環保研究的非正式國際活動,能更好地在某些受季節或區域因素限制的問題上發揮作用。”

  文章指出,近年來就有此類歷史性的合作科研活動,例如:2009年的政府間跨國珊瑚礁保護運動(multinational Coral Triangle Initiative)三方倡議就有印尼、菲律賓、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等國家參與。在此區域共有600種珊瑚,3000種魚類,以及世界最大紅樹林。該運動雖未形成新的國際法規則,但促成了常規性海洋科學對話和有效的政策合作。

  去年在海牙舉辦的關於食品安全和藍色增長(Blue Growth)的全球海洋行動峰會,將全球領袖、海洋從業者、科學家、非政府組織,以及國際機構(如,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聚諸一堂。經共同確認,目前有30億人通過魚類攝取大約20%的人均動物蛋白,6.6至8.2億人(即約12%的全球人口)的生計有賴漁業。

  危機不容忽視:尤其是考慮到氣候變化,加劇的漁業資源競爭,過度捕撈,棲息地變化,以及沿海污染等諸多因素時,如何能餵飽2050年的90多億人口?

  文章據上述合作例子與解決危機的需求建議道,可以召集戰略性的南海環境峰會,峰會由一個包含海洋科學家和決策者的南海藍色海洋協會發起。他們將一起解決跨國問題,創建區域漁業機構,推動設立指定的海洋保護區,特別是在南沙群島,並鼓勵公民向政府請命,要求政府趁現在還來得及,趕快採取必要的海洋保護措施。

  文章最後認為,南海漁民都應聽下曼聯捕撈船協會(the United Catcher Boats Association)約翰·格魯夫(John Gruver)的話——“將來之漁民,不以其所捕之魚較高下,而以其所放之魚論短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