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加大文化外交力度,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4:23:22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加大文化外交力度,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作者:衛靈 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一、文化與文化外交
 
  “文化”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已出現。西漢劉向的《說苑•指武》一文中記載:“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南朝文學家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二者均注重以文化治理社會和民心,強調文治和教化。中國古代的“文化”概念與我們今天所言“文化”是有差異的,前者多與“武力”、“野蠻”相對,今天的“文化”涵義更廣。辭海將其解釋為:“文化,即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和設施。” 李克強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精辟地概況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內涵極其豐富。然而,中華文化資源尚未造就和夯實我國的文化強國地位,在西方政治和軍事實力占據優勢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傳播和流行影響著世界文化格局,呈現“西強我弱”的態勢。“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誌。” 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相對於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崛起的硬實力而言,有著明顯的不足,我國在文化資源上的優勢未能體現出相應的文化軟實力及其應有的競爭力。文化立國、文化強國是中國崛起的現實需求。黨的十八大倡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程度。當前,如何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包括傳統中國文化和當代中國文化,以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更好地塑造文明的東方大國形象,是我們亟待研究的課題。

  開展積極的文化外交,是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手段。文化外交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文化與外交的天然結合,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屬性。文化外交與政治外交、經濟外交、軍事外交相比較,更富有親和力、傳播力、感染力、滲透力。文化外交具有傳統外交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對國際關係產生深刻影響。在當今國際社會,文化外交更能夠促進國與國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認同,為進一步深化多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供祥和氛圍、奠定互信基礎。鑒於文化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外交已經成為國家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