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進黨上台後對大陸政策的預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3 01:00:53


民進黨領導者如要接受“九二共識”,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智慧。
  中評社╱題:民進黨上台後對大陸政策的預估 作者:林岡(上海),上海交大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特聘教授、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民進黨在贏得2016年的“二合一”選舉後,作為“全面執政”的政黨,面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的難題。蔡英文作為專業人士、非典型的民進黨領導人,憑藉56.1%的得票率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意味著跨派系的“英派”在黨內主導地位的進一步確立,客觀上有利於蔡英文擺脫黨內派系的制約。立法機構內以保護少數為要義的閉門政黨協商規則,可能隨著民進黨“派系共治”傳統的淡化和國民黨抗爭力度的削弱而更多地讓位於多數統治原則,時代力量和親民黨等小黨也將難以發揮關鍵少數的牽制作用。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預估蔡英文的政策立場將介於陳水扁和馬英九之間,①但其自主性則可能超過前兩任領導人。

  模糊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問題

  對於“九二共識”及其所蘊含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核心意涵,民進黨不太可能明確接受。在2015年5月訪美期間,蔡英文試圖以“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珍惜並維護二十多年來兩岸“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等模糊語言,包裹“九二會談”期間兩岸所達成的既有成果。同時,蔡英文對“九二共識”既不否認也不承認,似乎又保留了未來磋商的空間。在2015年12月25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的首場辯論會上,蔡英文表示不需要面對“九二共識”議題,“應回歸到九二兩岸會談的基本事實和'求同存異'精神”。②根據台灣學者李毓峰的觀察,這是蔡英文第一次公開表達對“九二共識”的看法。蔡英文承認“九二會談”的事實和“求同存異”精神,與陳水扁在2000年提出的以“對話、交流及擱置爭議”為內涵的“九二精神”不同,與大陸所堅持的“九二共識”則存在某種程度的交集,是在向“九二會談”的既有成果逐漸靠攏,進而尋求雙方的諒解與默契。③

  在1月16日當選之日的記者會上,蔡英文再次表示未來將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在2016年1月21日接受《自由時報》記者採訪時,蔡英文表示,“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九二年之後廿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及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去珍惜與維護,在這個基本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蔡英文刻意說明這一政治基礎除了包括上述“歷史事實”、“共同認知”和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外,還包括“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和“台灣的民主原則以及普遍民意”。如果說,前兩個“關鍵元素”尚且隱含“九二共識”的某種精神的話,後兩個元素則無異於所謂的“台灣共識”,是無法作為兩岸互動的共同政治基礎的。

  “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與“憲法一中”的不同點在於前者未直接涉及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問題。雖然“兩岸一中”是這一“憲法”的題中之義,但“現行”二字不但隱含七次“修憲”後的法理現狀,甚至不排除朝“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方向引申的可能(如李登輝),而且還包括未來憑藉“民意”,通過“民主程序”,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潛在性。事實上,就是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其確切含義也只是兩岸的“憲法疆域”涵蓋對方,但“主權互不隸屬”,本質上仍難脫“兩國論”的脈絡。④

  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策略是既不接受也不挑戰一個中國的原則。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蔡英文指示民進黨執政縣市長依照高雄市設立兩岸關係小組的模式,推動城市交流,正是這一思路的呈現。與陳水扁在2008年當選之初將大陸和台灣並列使用相類似的是,蔡英文從2015年8月開始,也較多地使用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標準用法,多少暗含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玄機。蔡英文於2015年6月3日在美國CSIS的演說中,仍將中國和台灣相提並論,隱晦地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在8月15日表示,希望“中國大陸”方面可以“體驗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後,⑤就很少使用“中國”指涉大陸地區了。例如,2015年10月出版的《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一書中,在談到蔡英文的美國之行時,就刻意使用“對岸”指涉中國大陸地區。在11月出版的《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一書中,更是廣泛使用“中國大陸”字眼,從未將中國和台灣並列使用。根據美國《時代週刊》的專題報導,蔡英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會維持現狀,主張兩岸在誰代表中國問題上保留分歧,留待未來解決台灣的前途問題(agreeing to disagree as to which represents the one, true China, leaving the questions of the island’s fate to the future)。⑥不過,這一說法旋即遭到民進黨方面的更正。究竟是《時代週刊》的記者誤解的蔡英文的本意,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維持台灣政治和經濟自主性的前提下
  處理兩岸經貿關係

  蔡英文一方面承認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對台灣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多,“中國的崛起和兩岸關係更是攸關台灣的未來”,表示民進黨願意面對兩岸長期存在的歧見,努力和對岸建立全新的互動及溝通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擔心台灣對大陸經濟依賴的加深,將導致其政治自主性的喪失。⑦早在2012年競選期間,蔡英文就以“從世界走向中國”與馬英九所主張的“從大陸走向世界”相區隔。蔡英文認為,“從世界走向中國”,可以將政治干擾降到最低限度;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是台灣不可錯失的最佳機會。⑧2015年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試圖以強化對東盟和印度的整體關係,帶領台灣繼續走“經濟全球化”的道路,反映出其既要享受兩岸經貿“紅利”又要分解兩岸經貿“風險”的思維定式,也透露出其對中國大陸的濃重防備心理。⑨在處理東海和南海領土和領海爭端問題上,民進黨唯恐得罪美日和東盟中的聲索國,態度比較曖昧。其總體思路是通過拉近台灣與美國、日本和東盟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關係,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加強台灣防衛,強化台灣的政治自主性。

  蔡英文的優先考慮是通過建立全球連結和強化島內品牌來減少對大陸的經濟依賴。與馬英九主張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打通台灣經濟發展的“任督兩脈”所不同的是,蔡英文提出面對大陸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大陸台商應該朝向技術層次更高、有差異性或區隔性的產業或產品發展。⑩她認為,台灣經濟的核心挑戰,是經濟發展模式的問題,以往過度重視出口和GDP,導致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內需部門投入不足,發展受限,強調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理念,帶動台灣經濟的全面轉軌。⑪蔡英文表示,過去10年台灣的GDP平均增長率雖然有3%左右,但以效率驅動的發展模式卻導致企業為勞工加薪的能力和加薪幅度的縮小,實質工資甚至倒退回1990年代末的水準。受雇人員薪資報酬佔GDP比例,從1990年的51.7%下降到2012年的46.2%,薪資階層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的果實,是近年所得分配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⑫

   兩岸經貿往來和陸資、陸客、陸生在為台灣產業、旅遊業和教育行業提供新機會的同時,也影響到台灣原有的市場分配機制和生活節奏,並造成少部分人率先獲利和大部分民眾暫時或相對無感的現象。這一在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難免出現的對資本財團有利的外部環境,客觀上凸顯了台灣社會所存在的分配不均和世代收入差距問題,加上民進黨人士有關國共合作、“圖利財團”的論述,造成台灣社會中下層民眾和青年對國民黨和大陸不滿情緒的增加。就左右議題而言,國民黨因為長年執政,難免帶有精英主義傾向。民進黨則具有明顯的草根性,跟中小企業、中下層和中南部較有淵源。國民黨相信經濟增長和外資是保證充分就業和社會分配的關鍵,民進黨則更擔心兩岸經濟整合對島內產業和就業市場的新衝擊。2014年民進黨積極介入“太陽花學運”,借助社會力量,阻擾台灣立法機構審議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在《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書中,蔡英文表示民進黨“不能將街頭還給社會”,政黨和社運團體可以彼此合作,“分進合擊”:某些議題若有政黨出面交易成功,就“義不容辭”地出面,但若由民間推動較能引起社會共鳴,政黨就退居幕後。⑬

  民進黨的政策目標究竟是“政冷經熱”,還是“政冷經也冷”?一般說來,民進黨所追求的是“政冷經熱”,即在政治性議題上與大陸保持距離,延長“戰略縱深”,在經濟性議題上概括承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積累的成果,對於兩岸“服貿”、“貨貿”等兩岸協議,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為兩岸持續交流協商,建立周全規範”,逐案檢視正在進行協商或已進入審議階段的兩岸協議,“將兩岸的互動,引導到一個具有堅實民意基礎的民主軌道上”。⑭換言之,在兩岸經貿交流方面,民進黨可能更多地考慮其基本支持者的利益,通過民主程序,化解社會矛盾,增強民眾對其兩岸政策的支持度,增加台灣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

  堅守談判底線 保持妥協空間

  作為從事國際貿易談判出身的政治人物,蔡英文兼具韌性和彈性,盡可能爭取對其最有利的談判結果。蔡英文相信政治互動是以實力為基礎的。在參與台灣參加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時,蔡英文向WTO入會主席抱怨,既然美國可以給國內農業補貼,台灣為什麼不可以?當被告知“這裡是一個我們說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的地方,而不是我們做什麼,你們也可以做什麼的地方”後,蔡英文深悟國際政治中的強權原則,有多少實力說多少話,台灣靠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但在多邊架構中,可以聯合其他夥伴,一起打群架,“撐住”並分散壓力,減少己方損失。⑮在蔡英文看來,實力不足可以通過意志和借助他方力量來予以彌補。面對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磁吸效應的壓力,蔡英文主張“從世界走向中國”,推行新南海政策,就是上述思路的體現。利用“太陽花學運”和民間力量,對抗當時佔據立法機構多數席次的國民黨;支持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打敗國民黨的候選人,也是上述“借力打力”策略的運用。

  對於“九二共識”,蔡英文“忍住不說”,展現所謂“真實的勇氣”和韌性。她認為,與其花很多時間討論、甚至爭議“九二共識”問題,不如回歸基本事實,至於這個事實的詮釋和名詞的使用問題,“就繼續求同存異”。既不接受“九二共識”,又保留未來兩岸在這一議題上協商對話的空間,呈現出的正是蔡英文處理棘手問題的一貫風格。⑯作為談判行家,蔡英文在調整民進黨大陸政策時,將所謂的“最後一哩路”細分為多個片段,慢條斯理地調整,而不是一步到位。從小英基金會訪問大陸到體認“兩岸關係攸關台灣的未來”,從以兩岸關係界定城市交流,到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處理兩岸關係,從表示“珍惜並維護二十多年來兩岸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到體認“九二兩岸會談的基本事實和'求同存異'精神”,經歷了兩年之久。預料在美方和大陸的壓力下,民進黨從維持執政的需求出發,可能進一步調整其大陸政策。

  結論

  民進黨在2016年選舉大獲全勝後,是否會進一步調整其大陸政策?從選舉政治和政黨政治的視角觀察,民進黨既然全面執政,勢必延續其既定政策,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作出政策的大幅度調整。但從治理的角度來看,民進黨又不得不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國民黨至今尚未擺脫敗選的陰霾,民進黨選擇中間路線,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帶政黨色彩的民眾的支持,而不必過於擔心失去基本支持者的選票。經過2014年和2016年的兩次選舉,台灣的政黨基本盤呈現綠大於藍的局面。與此相伴隨的是,民進黨的票源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來自都市和中上層的支持者大量增加。這也許會鼓勵民進黨更為重視經濟和都市發展,後者又跟兩岸關係和大陸因素息息相關。此外,陳水扁執政時期對大陸的挑釁性政策導致了美國對民進黨執政的疑慮。美方的持續壓力構成了迫使民進黨妥善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外因。

  民進黨調整大陸的歷史包袱是其固有的意識形態和原有支持者的態度。2014年初黨內“凍結”“台獨黨綱”之議無疾而終,蔡英文至今不願意凍結“台獨”黨綱,大陸只能將其視為“柔性台獨”路線的信奉者。雖然許多民進黨人士將1999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視為其政策綱領,但在邏輯上該決議文無法取代2007年通過的《正常國家決議文》,何況1999年決議文仍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視為“主權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此外,根據2014年的一項調查,民進黨支持者中反對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商基礎的比例(54.1%)高於支持者(34.7%),民進黨領導者如要接受“九二共識”,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智慧。民進黨是否可以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台獨”黨綱問題,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註釋

  ①Emily Rauhala, “The Next President of Taiwan,” Time (Asian edition), June 29, 2015,p. 3.

  ②“蔡:回歸九二會談基本事實和求同存異精神”,中評社台北12月26日電(記者 鄒麗泳),《中評網》,http://www.crntt.com/doc/1040/5/9/1/104059186.html

  ③“李毓峰語中評:台灣選後兩岸都需讓出空間”,《中評網》2016年1月2日,  http://hk.crntt.com/doc/1040/6/5/9/104065991.html

  ④謝長廷,《未來: 不一樣的台灣》(台北:新文化教室出版,2012), 第116-122頁。

  ⑤民進黨黨部新聞稿,2015年8月15日,www.dpp.org.tw

  ⑥Emily Rauhala, “The Next President of Taiwan,” Time (Asian edition), June 29, 2015,p. 3.

  ⑦蔡英文: “台灣的未來”,2014年8月12日在台灣大學的演講稿,《中評網》2014年8月12日, http://www.crntt.com/doc/1033/3/4/3/103334386.html

  ⑧張瀞文,《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台北:商業週刊出版,2015年),第182頁。

  ⑨劉相平,“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評析”,《台灣研究》2015年第6期。

  ⑩張瀞文,《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台北:商業週刊出版,2015年),第212頁。

  ⑪同上書,第180頁。

  ⑫同上書,第189頁。

  ⑬蔡英文,《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第109頁。

  ⑭張瀞文,《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第214頁。

  ⑮同上書,第54頁。

  ⑯同上書,第130-131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4月號,總第220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