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建民外交往事:如果他是鴿派,什麼是鷹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3 16:33:35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我很少見到職業外交官不打官腔,因為對外說話要有口徑,但是他們形成了一種習慣,跟中國人說話也按口徑說話。吳建民是少有的職業外交官裡頭按常識說話、按人情說話的人。”

  “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者是自己,中華民族不怕多災多難,就怕自己頭腦發昏。” 吳建民最後一次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說。

  2016年6月18日凌晨4點,原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在武漢因交通事故不幸離世。去世那天,77歲的他剛從北京飛到武漢,準備參加由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班”活動。

  吳建民搞了一輩子外交,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三位領導人做過翻譯,是新中國第一批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他還擔任過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中國駐法大使和外交學院院長等職。

  吳建民名滿天下是在他退休之後。他有著務實、理性的外交理念,而且他積極著書立說、四處演講發言來宣揚自己的觀點,這使得他常被人稱為“鴿派”。此外,吳建民為人謙和,談吐不凡,一舉一動頗有大國儒者風範,是中國外交家的傑出代表。

  吳建民的突然離世,引發學術界、媒體圈、外交界以及民間的大規模緬懷和哀悼。與此同時,他的去世也在公共輿論場裡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外交該“軟”還是“硬”的激烈爭鋒:有人敬重他是中國最有風度、最儒雅的外交家之一;有人則罵他是漢奸、賣國賊、軟骨頭。

  吳建民去世了,卻留給後人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給領導人做翻譯

  按照計劃,由吳建民主編的首部《中國民間外交發展報告(2016)》,將於6月1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吳建民的突然離世,讓報告的組織方共識網臨時決定,發布會改為吳建民的追思會。

  在追思會上,著名美國問題專家資中筠說,她收到吳建民去世的消息時“特別震驚”,雖然今年已經86歲高齡,但是她“一定要來”。

  “我很少見到職業外交官不打官腔,因為對外說話要有口徑,但是他們形成了一種習慣,跟中國人說話也按口徑說話。”資中筠在追思會上說,“吳建民是少有的職業外交官裡頭按常識說話、按人情說話的人。”

  1939年,吳建民出生於重慶市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吳保生是國民政府外交部的一名駕駛員,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由於父親曾駐外兩年為中國公使開車,他便給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吳建民的大哥)起名為“卡爾”(即英語汽車“car”的音譯)。吳建民出生後,大哥升格為“大卡”,他被喚作“二卡”。

  在回憶童年生活時,吳建民曾說,母親給了他最樸素的外交啟蒙,教導他:講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平息事端;平日積累的良好關係,會在解決衝突、引發爭議時讓人受益匪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