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1945年1025日本就是在這裡投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25 13:31:50


建於日據時代的台北公會堂。(照片: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中評社台北10月25日電(記者 張嘉文)為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台灣省政府今天上午在70年前接受日本投降的台北市中山堂擴大舉行“慶祝台灣光復70週年紀念大會”,馬英九、吳敦義、“行政院長”毛治國等政府高層官員出席,以示對此紀念活動的重視。馬英九進場時一一向抗日志士家屬致意。

  日本二戰戰敗後將台灣、澎湖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10月25日,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於上午10點在台北公會堂(現為台北市中山堂)舉行。降方為大日本帝國所屬第十方面軍,代表為日本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而陳儀將軍則代表蔣介石將軍受降。同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台北市役所(即現今“行政院”院址)。

  現為中山堂的台北公會堂建於1936年11月26日,建築物由總督府官防營繕課井手薰 、台北市土木科與營繕課所設計。

  1945年台灣光復,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 更名為中山堂,位於今天的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為二級古蹟 (公告文號:81.01.10台八一內民字第8174140號)。

  原址為清代最高行政單位“布政使司衙門”(原建築現存於植物園中),是全台最高行政機關。日軍攻台時,台灣民主國在此成立,十余天後因不敵日軍優勢武力而告瓦解。

  日本據台初期,也在此設立總督府(又稱為“總督府舊廳舍”)統治台灣。

  1931年10月,日人為紀念日皇裕仁登基及因應一九三○年代台灣的社會有較多的變化, 民間文化活動較蓬勃,因此台北乃有公會堂之建,日人於是在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及籌防局正面入口的廣場, 也就是大和町一丁目三番地的位置上,選定為公會堂的基址。

  1932年8月,日人執行拆除清代留下來的布政使司衙門,1932年11月23日破土,1932年12月15日興工。

  1935年6月13日上樑後,正值日人紀念施政40週年,在城內舉行台灣博覽會,未完工的公會堂被當作 臨時展示場,工程因而延誤,1936年12月15日才完成,施工期間長達4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