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深度專訪:劉佩瓊論香港經濟變化與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7-06-06 00:14:54


 
  國家還沒有改革開放之前,香港出口到歐洲及美洲市場的產品占總出口額的40%,過去香港製造業發展良好,就業人口就達到100萬人。現在,內地占香港出口的50%,特別是出口和轉口,而歐美現在只各占到5%左右。所以,目前貿易關係已經改變,隨著中國內地轉口貿易不斷發展,香港的份額雖然減少,但還是維持著相當高的水準。
 
  面對這樣的市場調整,香港有能力去應付。新加坡和香港的情況不一樣,香港不需要向他們學習,雙方的危機感和挑戰都是不同的。
 
  中評社:7月1日之後,您認為香港在哪些領域需要加強?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您如何看待這兩項重大決策?
 
  劉佩瓊:香港政治的架構很難有所突破,因此我認為要加強香港與內地更為直接的交流合作,要讓香港民間真正認識到國家的發展情況。過去,我也提了一些意見,在管治香港方面我認為國家做的不夠。
 
  為什麼這麼說?香港回歸是政權的轉變,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夠體現國家對香港管治。我也曾經提出意見,大英帝國殖民時期,英國有許多大學研究國際、政治、經濟方面的高層次學科、機構,比如倫敦大學的亞洲非洲學院(SOAS)。但目前內地有許多研究人員,對香港的認識不足,駐港人員來香港幾年就回去,根本對香港所知甚少,瞭解的也不全面。與當年英國官員多研究中國或香港出身,來港後積極學習廣東話,甚至客家話、福建話,相去甚遠。
 
  我認為國家視香港不應該為統戰對象,香港人也是國家的公民,應該要賦予香港人公民的權力和義務,比如到內地參軍、參政等等。也可以讓香港本地的優秀科研人才,參與到國家的尖端科研專案中去。
 
  第二,要在香港本地培養治港人才,沒有一些本地的人才從政,無法令本地選民信服。如果只將香港視為統戰對象,特別是大資本家,這是錯的。國家不缺錢,缺的是香港本地的人才。在香港,每個選民都只有一票,應該要做好選民的工作,爭取最多的人,而不是某幾位名人,拿到最多選民手中的一票才是目標。
 
  我們一定要從過去的舊思維中跳出來,到更高層次去探討研究香港的管治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