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評論》第262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19-10-01 00:14:46


《中國評論》第262期目錄(中評社圖片)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朱雲鵬在《中美貿易戰是美國反全球化國族主義的代表作》中表示,中美貿易戰就是反全球化國族主義的代表作,也是特朗普競選總統的主要訴求。特朗普既然當選總統,中美貿易戰就不可能不發生。當然,貿易戰的發生,經濟不是唯一的原因。在政治和輿論上,美國需要一個敵人,現在美國就把中國大陸視為主要敵人,學者、參議員、眾議員、總統都在講,講到後來可能造成很多美國人相信中國大陸的確是他們的敵人,而且很快地就要兵臨城下。就中長期而言,要結束兩國爭鬥,必須讓中美的對峙從零和變成多贏賽局。

  本期“智庫思潮”欄目刊發了《<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與“兩岸統合”之兩制方案》和《“流寇”、庶民與台灣政治的“漂移”》兩篇文章。

  《<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與“兩岸統合” 之兩制方案》的作者——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李毓峰回顧並反思自《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大陸對台政策發展與演變,接著分析與闡述“葉九條”、“鄧六條”設定之對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方針。而後在各階段“江八點”、“胡六點”、“習六點”提出的政策安排與構想顯示,江、胡、習都認識到,要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兩岸必須要經過一個漸進發展、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過程。尤以最近的新“習五條”所倡議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最具務實性、積極性和戰略性。基於上述“漸進發展、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和平統一實踐構想,提出“從兩岸統合到和平統一” 的討論思路,循著從融合發展走向兩岸統合的階段性進程,構建“兩岸統合模式”,並探索“兩岸統合”之兩制方案及其實踐路徑,冀有助於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進展,以期完成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使命。

  在《“流寇”、庶民與台灣政治的“漂移” 》一文中,作者《兩岸關係》雜誌社編輯郝沛然、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仇開明認為,近二三十年來,台灣政治發展偏離了應有的正常軌道,與基層庶民嚴重脫節,違背了多數人要生存、求發展的樸素願望;相反,它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變態與異化。隨著國、民兩黨“完全執政”的先後失敗,台灣經濟社會不斷向下沉淪,多數民眾期冀的美好生活遙不可及, “特定階層”終於忍無可忍,帶著“迷惘、失落、憤懣不平”,將希望寄託在懂庶民、接地氣、拼經濟的韓國瑜身上,最終匯聚成聲勢浩大、持久不滅的“新流寇運動”。島內各政黨和政治人物衹有明瞭和把握這一最新民意脈動,衹有真心實意為民眾謀福祉,才能得到民眾擁護, 才能在未來政治舞台上佔據一席之地。

  本期“智庫觀察”欄目刊發了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博士陳星的《試析台灣民意的結構性變化及其影響》一文。該文指出,自2016 年以來,台灣民意結構出現了若干結構性變化。這些變化涉及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島內治理績效、政黨認同等各個方面的認知,綜合反映了近期台灣社會對政治系統及其運作過程的反思。從各種跡象來看,台灣民眾已經開始從悲情意識與政治激情中走出來, 對社會治理績效的關注度日益升高。影響所及,台灣島內政治生態正在接近結構性變化的臨界點,新的政治結構生態正在民意結構的漸變過程中被重新塑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