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何建宗:香港要“有異”及“有益”於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21-07-07 00:32:43


香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
 
  談及經濟融合,何建宗表示,“經濟融合”從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包括“北上”和“南下”兩個方向。香港的資金、產業和管理技術北上,從珠三角到全國,從製造業到服務業,一直為國家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2003年以後,CEPA鼓勵了專業人士北上發展。“南下”方面,隨著國家發展進入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形態。企業方面,國企、民企自九十年代以來逐步赴港上市,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的市值、交易額和新股上市的比例長期都穩佔70%或以上,舉足輕重。

  踏入21世紀,“自由行”成為兩地經濟融合的一個新的內容。2003 年SARS之後,國家開放內地居民來香港自由行,支撐了香港大量的低技術勞工的就業,例如零售、餐飲和旅遊業,同時也激化香港與內地同胞的矛盾。雖然內地旅客多年來一直為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遊客和強勁的消費力,但某程度也減慢了香港的經濟轉型。

  第三方面的經濟融合就是“海歸”和“港漂”。過去十年,越來越多內地學生前往香港讀書,香港高校的本科課程當中,非本地生佔大約五分之一,大部分來自內地,每年有超過3000 人,並且每年還有一至兩萬人來香港攻讀碩士學位。非本地生留港工作,提升了香港人才的質量,但也對香港年青人構成競爭。此外,很多國企、民企進軍香港各行各業,從零售業到能源到地產,在港的存在更為“耀目”。

  談及社會融合,何建宗提到,香港居民前往內地生活的人數不斷增加,涵蓋的行業和年齡層越來越廣,由此帶來跟新的政策需求。過去北上的融合主體是經濟融合中的跨國企業、中小企業、商人、專業人士等,屬於經濟上的優勢群體;而近年北上的融合主體有所改變,包括一萬多名在內地大學讀書的香港學生、畢業後在內地發展的青年、以及退休人士、中層管理人員等。近年來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到內地創業,很多香港老年人到內地退休,衍生了很多醫療、教育、住房的問題。

  何建宗指出,值得思考的是,香港居民一方面要提倡與內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和權利,但另一方面也要關注香港居民作為中國公民應盡的義務。最近深圳開放香港人到內地深圳報考公務員職位,這是一件好事;日後如果可以讓香港人參軍,也是好事。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在過去做過相關的研究,其中提出的一些建議也得到了中央的接納,包括取消就業證、發放居民身份證、靈活處理社保問題等。

  何建宗續指,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推進,一些由社會融合產生的新問題會陸續出現。比如跨境福利提供,如果香港人進入大灣區,既不能享受當地的福利,又不能享受香港的福利,這是沒有吸引力的。兩地融合牽涉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港人的福利應該是以身份界定,還是以居住地界定,還是兩者都必須符合。這是兩地政府都需要思考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