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何建宗:香港要“有異”及“有益”於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21-07-07 00:32:43


香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直播截圖)
 
  “簡而言之,經濟融合過去是以市場經濟為主,是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社會融合是以國家政策為主導,為港人給予同等的特殊待遇,鼓勵港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便是內地和港澳在經濟、社會進一步融合的重要舉措。”何建宗說,下一個關鍵問題便是兩地的政治融合應該怎麼解決。如果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融合後,政治融合應該發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事實上,正正是由於兩地的經濟關係出現變化,回歸初期香港與內地“各自為政”的關係已經不能適應進一步融合的需要。

  談及政治融合,何建宗認為,這不是指取消“一國兩制”,而是在國家身份認同和制度建構方面,香港和內地應該是殊途同歸而不是分道揚鑣。今年香港高調慶祝黨慶一百週年,包括舉行紀念活動、展覽、電影欣賞等一系列活動,有極大的積極意義。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但“一國”是前提,而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香港人如果能夠多了解國家的歷史,黨的歷史,將會更好的了解香港以及“一國兩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何建宗表示,《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為香港止暴制亂,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但長遠而言,必須通過社會上各方面的革新,讓市民把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認同作為香港與內地的“最大公約數”,為政治融合創造基本的條件,否則經濟和社會融合的趨勢可能扭轉,受影響和打擊的始終是香港社會和市民。

  何建宗提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提出和實施,為解決“一國兩制”中融合與差異的辯證關係帶來新的契機。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全世界任何一個大都會都會往外擴展,開拓腹地,降低核心區域的成本,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紐約、東京、倫敦、北京不斷進行擴張,但香港的問題在於100多年來都只著眼於在自身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是政治原因造成的,也是一個歷史的例外。撇開政治的問題,香港要靠自己解決所有問題,包括土地不足、產業單一、市場不足等,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大灣區的發展應該說是把香港作為一個大都會的發展軌跡變為正常化。

  何建宗總結道,“一國兩制”的精髓在於,香港的“一制”既要“有異”於國家,也要“有益”於國家,這是“一國兩制”未來能夠行穩致遠的重要因素。過去20多年的各種政治爭議,總結起來便是香港的“一制”與內地的差異幅度可以有多大,而同時不影響國家的利益。只有內地和香港各界都接受最大公約數,都能夠把握“有異”和“有益”的辯證關係,“一國兩制”才有可能行穩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