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千人計劃 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9 00:17:29  


中國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到中國工作。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評論員 張沐)人才資源是社會發展與科學進步的第一資源。當今世界各國,人才爭奪日趨激烈。隨著中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國家積極鼓勵並支持各個方面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工作,新近出台的《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簡稱“千人計劃”),無疑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除了這“千人計劃”之外,先前還有教育部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的“百人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引進項目。在在表明,這一政策的推出,適當其時,顯示出執政者善於抓住時機的戰略遠見。

  據悉,國家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到中國工作,並建立40至50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中國領導層提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以更寬的眼界、更寬的思路和更寬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強調必須利用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期,推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邁向一個新台階。

  “千人計劃”引進的人才,一般應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原則上不超過五十五歲,引進後每年在國內工作一般不少於六個月,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於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在國際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具有海外自主創業經驗,熟悉相關產業領域和國際規則的創業人才;國家急需緊缺的其它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根據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的不同特點,及不同事業平台的具體需要,擬引進人才還應具備相應的其它條件。比如,創業人才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且其技術成果國際先進,能夠填補國內空白、具有市場潛力並進行產業化生產;有海外創業經驗或曾在國際知名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職位三年以上,熟悉相關領域和國際規則,有經營管理能力;自有資金(含技術入股)或海外跟進的風險投資占創業投資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等等。
 
  對於引進的海外科技創新人才,國家有關部門為其提供一系列特定的生活待遇。如,外籍引進人才及其隨遷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辦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或二至五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簽證;具有中國國籍的引進人才,可不受出國前戶籍所在地的限制,選擇在國內任一城市落戶;中央財政給予引進人才每人人民幣一百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視同國家獎金,免征個人所得稅);享受醫療照顧人員待遇;引進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參加中國境內各項社會保險,包括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保險等;可不受居住年限等條件限制,購買自用商品住房一套;五年內境內工資收入中的住房補貼、夥食補貼、搬遷費、探親費、子女教育費等,按照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予以稅前扣除;引進人才的配偶由用人單位妥善安排工作或發放生活補貼,子女就學可按本人意願,由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用人單位參照引進人才回國(來華)前的收入水平,一並考慮應為其支付的各種生活補貼,協商確定合理薪酬。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可實施期權、股權等中長期激勵方式。

  本月上旬,由科技部、北京市等共同組建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正式聘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王曉東博士為所長。他是在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人員中,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2004年曾受聘擔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最近通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全時回國工作。中共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長李源潮親自到場祝賀,並在會見王曉東博士時談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現代化目標,核心在科技,關鍵在人才。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創新創業熱情高漲的地方,這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廣闊舞台。要加快實施“千人計劃”,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工作。各有關部門要當好“後勤部長”,為回國留學人員發揮聰明才智、實現事業發展和報效祖國的抱負,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