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政治交往研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8 00:21:13  


兩岸政治交往逐漸深化
  中評社╱題:兩岸政治交往研究 作者:許川(福州),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兩岸政治交往是新時代兩岸交往的重要內容,兩岸政治交往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其他方面的冷熱。當前,兩岸在經貿、文化等領域交往熱絡,而在政治方面卻是冷門,出現了所謂經熱政冷的局面。隨著2012台灣大選的日益臨近,國民黨能否繼續執政成為未知數,兩岸關係持續正常發展受到廣泛關注。文章分析兩岸政治交往的概況、特點、趨勢以及不足,並為兩岸政治關係的良性發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議。

  交往,即是相互來往,兩岸政治交往顧名思義就是海峽兩岸人民在政治上的相互來往。筆者認為,兩岸政治交往不論是單線的還是雙向的,它們都是兩岸交流的一部分。它既反應了兩岸政治交往的事實,又證明了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政治交往是兩岸人民來往的重要內容,也是其他交往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兩岸政治交往的特點

  兩岸政治交往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變化,尤其是在新世紀,兩岸交往的方式、內容和途徑日新月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變化發展的特點,這是讓我們沿著這條軌跡繼續前進的方向。兩岸交往也是一樣,它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前期兩岸政治交往呈現單線、單向的交往,而當代呈現雙線、雙向的發展。前期都是大陸的居民發現台灣,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向台灣移民,其後代成了現在台灣的主要居民。大陸居民的遷移活動主要是向台灣播散先進的政治思想體制、生產技術等內容,在台灣開發的歷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之不同的是,近期的交往更多表現的是台灣的先進知識分子對中國大陸早期資本主義思想的追求與汲取和前文所述的台灣老兵探親、國親新三黨領導人造訪大陸。當代的特點進一步揭示了當代兩岸政治交往的主動權雖然在大陸,但是其突破點卻在台灣。

  (二)前期以官方為主,當代以非/半官方為主。從三國時期到清末被迫割台前,由於中國一直延續著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體制,對台灣的開發主要是以官方為主,由政府直接統一管理,對台灣的開發程度較高,內容也較豐富。二戰後,台灣回歸中國。由於國共內戰導致兩岸60多年的分離,兩岸各自為政,致使兩岸人民在政治認同、思想意識等方面出現了嚴重偏差,嚴重阻礙了兩岸的直接交往。但是,兩岸同根同源的事實不可改變。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台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陸熱,老兵紛紛回大陸探親訪友,兩岸的僵局終於被打破。鑒於當時政府仍然是處在一個不確定的位置,兩岸政府並沒有進行直接往來,而是授權兩岸紅十字協會或者成立准官方性質的機構來處理兩岸交往中的日常事務。哪怕是在目前這個兩岸大和平、大發展的時空背景下,政治的敏感性仍然處於真空狀態。兩岸政府間的直接對話和交往遙不可及。

  (三)縱觀兩岸交往的歷史長河,在兩岸政治交往關係中,中斷只是其中一小小插曲,而兩岸政治交往與合作才是真正的發展主流和趨勢。從三國到現代的幾千年歷史當中,兩岸交往僅僅因荷蘭殖民者入侵、鄭成功收復台灣、《馬關條約》和國共內戰等事件中斷了近四百年,而交往的時間卻是達到了一千九百多年,說明兩岸的交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祈願,我們應該在這個歷史潮流中,更進一步增進兩岸的政治交往與互信,規避矛盾與衝突,要以史為鑒,不重蹈覆轍,應該將兩岸的政治交往推向另一波高潮。

  (四)兩岸政治交往前期,主要是大陸向台灣傳播先進的中華文化和生產技術,大陸扮演的是傳播者的角色,台灣則是處於接受者的地位。當代,自2005年開啟兩岸政黨交往以來,每年的國共論壇、海峽經濟論壇、博鼇論壇等兩岸交往平台迅猛發展,兩岸交往的關係主角逐漸從政黨的自導自演向政黨主導經濟人物扮演過渡,不難看出,目前的交往主要是兩岸政黨和經貿的交往為主。

  兩岸政治交往的趨勢

  (一)兩岸逐步從對立與衝突走向競爭與合作,且發展勢頭突飛猛進。

  30年來,兩岸關係在曲折中發展和進步,自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就一直引起海內外的深切關注。兩岸關係風風雨雨走過了30多個年頭,兩岸關係的每一次緩和與進展,都使兩岸人民發自內心的感到欣慰;這期間兩岸關係的每一次挫折與倒退,都給兩岸乃至國際社會帶來不安的氣氛,並從而出現緊張和對立的局面。30年來,兩岸關係已經從過去的對立與衝突轉向了交往與合作。尤其是最近幾年來,兩岸的交往日趨頻繁,不論是量的積累還是質的變化,兩岸關係已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兩岸從對立與衝突走向和平與發展是歷史所趨、民心所向,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流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