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學者:台灣中華姓氏文化烙著對祖國的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2 10:59:51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日據時期,台灣的中華姓氏文化令日本殖民統治者心寒不已。”談及70多年前那段漸漸被遺忘的歷史,世新大學助理教授戚嘉林語調激昂:“當時的日本當局曾經強迫台灣民眾使用日式姓名,刻意要切斷中華姓氏與祖國大陸的聯結。”

  新華社消息,第六屆海峽百姓論壇主辦的“姓氏與中華傳統文化講座”21日下午在高雄師範大學舉行。這是兩岸姓氏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首次在高校向台灣年輕學子傳授姓氏文化。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盧美鬆、福州大學教授蘇文菁等4位學者圍繞姓氏文化與血緣認同、閩商的歷史貢獻與現實意義、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等課題侃侃而談。

  戚嘉林教授通過大量老照片、地圖和文獻資料,向台下200多名高雄、屏東地區的年輕學子講述台灣人姓氏與祖國認同間割不斷的血脈關係。他說:“日據時期,台灣民眾極力抗拒改名運動,足可證明中華姓氏文化烙印著對祖國的認同。”

  台灣民眾與大陸一樣,以姓氏血緣為基礎,傳承中華文化追懷祖先的美德,家中正廳多供奉銘刻家族姓氏祖籍堂號於神主牌位,墓碑記載亦然,以示永志不忘祖德。

  戚嘉林說,清朝年間遷入台灣的中國移民大多沒有妻兒家室,隻身在台,只有靠同姓守望相助。同姓移民往往集資在台灣各地興建祠堂,凝聚宗親的向心與認同。在台灣,許多姓氏宗親聚居,甚至出現冠以姓氏的村落,例如陳厝莊、田厝莊等。

  台灣先民渡台之初,多未帶族譜同行。等到事業有成,他們大多會返回大陸故土抄錄族譜或修繕祖塋,清嘉慶之後,此風尤盛。即使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民間還是流行返回原鄉拜謁宗祠,抄寫族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