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評:“習馬會”之可能與不可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0:02:43


  中評社台北3月10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馬英九期待在8年任期結束前完成“習馬會”的歷史性使命,距今只剩下2年多時間。隨著大陸與台灣兩岸事務主管“張王會”的破冰,以及陸方釋出習馬可在“第三地”會晤的訊息,“習馬會”逐漸升溫,在大陸主動表達善意後,快速的變化球已轉到了台灣這邊。

  如果是在一年之前談“習馬會”,台灣不論是研究兩岸關係學者或媒體人絕大多數都持保留態度,主要是兩岸鴻溝太大,沒有互信基礎。但從這幾個月發展看來,眾人目睹了“堂堂溪水出前村”,普遍都不再悲觀。月前張志軍與王郁琦在南京與上海的會面,以及張志軍即將回訪台灣即是最鮮明指標。這也點出了“習馬會”在哪裡會並非關鍵,重點在於雙方對兩岸關係定位能否有共同認知?以及見了面要談什麼?

  台灣之前一直希望馬英九能親自出席年底在北京舉行的APEC年會,並舉行“馬習會”。大陸沒同意,台灣對陸方釋出的第三地說法,也沒正面回應。我們了解馬政府須顧慮到台灣內部對兩岸關係的紛歧,對會面地點小心翼翼。不過,大陸提出類辜汪會談模式的第三地,應解決了部份障礙。對台灣來說,APEC“馬習會”是上選,第三地至少是中上的選擇,兩岸各退一步。

  至於“習馬會”晤如何稱呼,事實上也不是問題,馬英九曾多次表示,“中國大陸還是我們憲法上的國土,所以我們不可能承認在我們國土上還有另一個國家,因此,兩岸間主權互不承認,但治權互不否認。”所以“馬習會”面必然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總統”對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這種“一邊一國”模式。在馬政府秉持的“一中各表”概念上,既然兩岸同屬一國,習馬見面如何稱呼,不難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