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謝長廷駐足台灣會館 最早台灣駐京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8 07:37:00  


台灣會館“五人上書”反對馬關條約割台事蹟,引謝長廷駐足。(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 李文輝)謝長廷7日行程,匆匆加入“台灣會館”行程,使得“看庶民文化”的訪問團,沾上了政治味,尤其參訪台灣會館一結束,立即趕赴與戴秉國碰面行程,讓人對台灣會館相當好奇。

  台灣會館是台灣早年在鄭成功時期,引進科舉制度後,於清康熙24年、1685年開始投入科舉,但直到1694年,才有台灣舉人進京考上進士,為方便舉人進京趕考,台灣會館因運而生,目前是由北京台聯會管理,接待謝長廷的副會長鄭大,祖籍是彰化和美。

  1890年前後,在京台灣人在宣武門外鐵廠胡同興建了“全台會館”,後來搬到前門大蔣家胡同127號,就是現在崇文區大江胡同114號現址,整修得不錯,平日還有新人前往拍攝婚紗照。

  謝長廷駐足最久的“五人上書”,是指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京趕考的台灣舉人汪春源、羅秀惠、黃宗鼎,得知台灣因馬關條約,已割讓給日本,於是找上台籍官員葉題雁、李清琦奔走、上書都察院呈文代奏反對“割台議和”,表明“台地軍民必能舍生忘死,為國家效命!”

  然而事與願違,9年後,汪春源在光緒29年、1903年上榜,成為台灣末代進士,總計台灣共產生300多名舉人、32名進士。

  “台灣會館”表示,惠台措施不是今日才有,據《台灣文獻叢刊.清會典台灣事例》記載,早在乾隆3年:“本科會試,台灣士子實在人數11名,開單另請欽定中額;奉旨,台灣取中一名。嗣後台灣會試士子至十名以上,於題請中額本內聲明。”意思就是,台灣每超過10名舉人報考,至少“保障名額”錄取1名進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謝長廷登陸 民進黨受衝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