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容青史盡成灰:海峽兩岸傳統建築裝飾的保護與傳承
http://www.CRNTT.com   2021-10-03 10:37:42


王麗君,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青年學子。
木雕,岳母刺字。
台北艋舺龍山寺石雕裙堵“麟鳳呈祥” 。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作者 王麗君)“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兩岸關係發展提出的定向領航。但當下台灣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數典忘祖,操弄歷史課綱,壓縮“中國史”,試圖憑借這樣處心積慮打造的“失憶工程”,根除中華文化對台灣的影響,擾亂島內青少年的民族和文化認同,割裂兩岸共同的民族血脈和牢固的文化紐帶。面對“台獨”勢力推行“去中國化”教育,誤導文化認同的荒謬行徑,習總書記也指出“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所以,我們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本清源,全面反制“文化台獨”。 

  海峽兩岸有數以萬計的傳統建築,而在其間熠熠生輝的石雕、木雕、磚雕、剪黏、交趾陶、泥塑、彩繪等傳統建築裝飾構件作品及其工藝形態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製作技法、內容題材皆來源於豐盈的中華文化傳統,以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地方式展現出兩岸同源文化記憶。傳統建築裝飾的內容包羅萬象,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典籍、文學名著、詩詞楹聯、傳統戲劇等文化精粹都在其間一一呈現,如民眾喜聞樂見的《封神演義》《三國演義》《說岳全傳》《白蛇傳》《楊家將》。兩岸同胞在充斥著中華文化因子的場所中進進出出,早已經被中華文化潛移默化地浸染與熏陶,即使是冥頑不化的“台獨”分裂分子也不例外。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價值體系深深地嵌入兩岸同胞的心田,“潤物細無聲”地教化兩岸民眾,可謂是一本靈動鮮活的“墻上教科書”。總而言之,傳統建築裝飾肩負著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教化兩岸同胞的歷史重則。  

  惠安石雕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統建築裝飾中脫穎而出。它不僅有著千年的光耀歷史,更以“石雕之冠”的美稱享譽全球,比如被稱為“天下第一橋”洛陽橋、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石柱、廈門鼓浪嶼的巨型鄭成功雕像,以及美國華盛頓廣場的馬丁·路德金雕像都是惠安石雕的代表作。此外,惠安石雕更是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證明。明清時期,閩台兩地人民交往密切,各類能工巧匠把石雕工藝傳入台灣。從此,以惠安石雕為代表的閩地建築文化在台灣地區落地生根,如今依舊香火鼎盛的台北艋舺龍山寺和鹿港天後宮的石雕構件作品皆出於泉州惠安石雕工匠的巧手。因此,賡續綿延以惠安石雕為代表的傳統建築裝飾則能有力地反擊“台獨”分裂勢力。   

  但當下惠安石雕面臨著以下四大發展困境:一、人才缺失,由於現代職業多元、且工匠職業病頻發,當下石雕工匠數目日益減少,傳統石雕工藝的傳承出現斷層危機。二、生產危機,數控化技術在石雕領域的應用逐漸成熟,致使傳統手工雕刻技藝趨於沒落。同時,流水線生產的同質化石雕產品缺少文化附加值,無法彰顯惠安石雕的藝術水平。三、文化脫節,現代石雕工藝的傳統文化根基嚴重不足,石雕裝飾圖案錯用誤讀的情況屢見不鮮,如馬上封侯的裝飾圖稿缺少蜜蜂元素,英雄奪錦中將熊換成獅子等。四、修護困境,建築文物的保護修繕面臨預防機制不健全、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不敢修、不會修、修的慢”的情況普遍存在。 

  鑒於此,應通過搶救為先、常態保護、活態傳承的多維科學傳承模式化解以上危機。在搶救保護兩岸同源文化記憶——惠安石雕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活態傳承,提升兩岸文化認同。首先,以提高工匠福利,設立扶持基金,開展靜態保護,推進校企結合的措施搶救石雕工藝;其次,以創設預防機制,加強保護研究,完善管理體制,合理開發利用的方式提升保護古跡實體的能力。最後,以加大宣傳推廣,打造文化品牌,更新傳承模式,創建學科體系,搭建教育平台的途徑實現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活態傳承。 

  當下,台灣當局“去中國化”的行徑愈發囂張,妄圖阻斷兩岸人民的交流,割裂兩岸血脈聯繫。樹無根則枯,水無源則涸。習總書記曾說:“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傳統建築裝飾是兩岸親緣記憶聯結的心靈紐帶,是兩岸文化同宗同源的有力證明,更是應對“文化台獨”分裂勢力的“軟”武器。因此,接續推動以惠安石雕為代表的傳統建築裝飾在海峽兩岸薪火相傳,既能奏響發揚傳統文化與推動鄉村振興的華美樂章,又可反擊“文化台獨”,堅定中華文化在台灣社會的主體性地位,有力地促進兩岸文化認同。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項目“台灣古建裝飾藝術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研究”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墻上教科書:文化認同視角下海峽兩岸傳統建築裝飾的搶救、保護與傳承研究——基於閩台地區惠安石雕的調研”的研究成果】 

  (作者:王麗君,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