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台灣走親 黃澄清:好東西先賣兄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6 00:30:15  


芒果是玉井農特產,黃澄清說,農業有“適地適種”的限制,還有農民人文價值的核心關鍵,根本不必害怕技術流失。(中評社 趙家麟攝)
 
  回首10年一路走來,黃澄清說,台灣水果登陸始自2000年、國民黨執政的末期,他以台灣芒果產業聯盟總召集人身分,把第一批芒果、芭樂、鳳梨、木瓜等知名的台灣水果,送到了上海的友誼商場,兩、三天的時間就造成轟動。

  黃澄清投入兩岸農產貿易,他說,一定要有宏觀視野、把餅做大,態度最重要。他雖然是玉井農會的總幹事,眼光絕對不能只侷限在玉井,“到大陸,沒什麼好怕!”只要不傷及人家的尊嚴,不要干涉人家的內政,什麼都可以談,碰到什麼困難,對方也可以幫忙。

  黃澄清表示,很多人問他,海南島是台灣水果的競爭對手。但他提醒,海南島到廈門,是台灣到廈門的3倍距離,這是台灣戰略距離優勢;又有人說,“簽了ECFA,台灣農業會死光光!”但大家沒想到,人是會追求進步、需求互補的。

  吃過好的,就不會再想吃差的;會找自己沒有的東西,不會去找比自己生產還差的東西。如果進口的水果,是台灣沒有的,對台灣的農業也不會有為害,他不知道ECFA有什麼好怕的。兩地貿易,就基本就是要簽協同,至少在品質、數量、通關、檢驗、交期、價格等,雙方要先談到、貨幣匯率要清算。不要讓第三國賺匯差價,兩個地方自己賺,這些有什麼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台灣走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