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指控中國操控貨幣,是違背國際規範的。 |
中評社╱題:美國何以強逼人民幣升值及中國的因應之道,作者:熊玠(美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美中貿易爭執的奧秘
美國貿易赤字歷年來澎脹,在2009年雖然較2007年有顯著下降,但仍高達相等於其GDP之3%的地步。本來貿易赤字,是由於入口數量超過出口的數量而產生。美國人應該自我檢討為甚麼自己的輸出如此軟弱無力。但他們非但不反省,反而責怪別國。由於美國的貿易赤字在中美貿易之中顯示的額度最大(2280億美元,佔美國對外貿易赤字全部的59.8%),所以,更是要怪罪中國,尤其是挑剔人民幣與美金的兌換率偏低。認為是由於中國刻意壓低人民幣的匯率,讓中國輸出品價格降低,造成中國貨品充斥美國市場。也導使美國貨品價格高昂,無法在中國暢銷,因此而造成美國對華貿易赤字。
我們如要瞭解美國與中國貿易爭執的奧秘,必須知道貿易赤字在美國不僅是一個經濟的問題,而且牽涉到心理與政治的層面。譬如一般人心理上對中國諾大的順差非常不服帖,直覺地認為美國應逼使人民幣升值,這樣才能減低中美貿易逆差,從而挽救很多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在政治層面上,今年年底美國將舉行國會的期中改選。所以兩黨均極力要向選民“邀功”,爭取票源。因此才有國會兩黨百餘位議員聯名提出要向中國施壓。歐巴馬總統也須要用對中國施壓一招來對他的同黨議員在競選上助以一臂之力。何況,在美國經濟蕭條中,聯邦赤字卻飆漲,已達9570億美元之數(佔美國GDP的11%)。所以,聯邦政府更有理由要用它在努力減低外貿赤字的形象,做一個障眼法。
其實,在國際貿易上通常都是用美金做交易計算的幣制,如果按照美國的說法,中國對美國諾大的順差,是由於人民幣對美金的兌換率過低而造成的話,那麼以同樣的道理,中國對全世界各國輸出的貨品,都應該因價格壓低而都會有同樣比率的順差。可是,為甚麼偏偏中國與東盟十國以及南韓、俄羅斯甚至日本等國的貿易,常常出現逆差呢?
美國的貿易赤字
美國對外貿易赤字問題,自1980年代已開始。而自2002年1月以後,其在貨物與服務業貿易上的赤字,逐漸增加,到2007年已高達GDP之5.5%。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於國際石油價格高揚的影響。但至華爾街崩潰的2008年底,已下降至4.7%。於次年(2009)再下降至3%;總數是負3,890億美元。美國的對外貿易與90多個國家均有逆差。如以逆差數量的大小來排出前十名的話,中國應排第一位(2009年是2,268億美元);其他九位為: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尼幾內亞、愛爾蘭、維內瑞納、俄羅斯、阿爾幾內亞、沙地阿拉伯。但第二名的墨西哥給美國帶來的赤字數目,連中國給美國帶來赤字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另外,美國與歐盟貿易也有逆差;2009年總數為600億美元(這已由2003的1,250億美元下降了一半多),佔美國2009對外貿易赤字的15.8%,
當然,美國跟某些國家的貿易,也有順差。如果將這些國家(地區)排列起來,前十名以香港排第一位;其他九位分別是﹕荷蘭、澳大利亞、星加坡、阿聯、英國、巴拿馬、土耳其、比利時、瑞士。我把美國和這十個國家(地區)貿易所得來順差的總和(2010年1月)加起來,全部順差總數是7.34億美元。再將以上那使美國有逆差的十個國家的總和(2010年1月)也加起來,美國全部逆差總數是40.53億美元。相較之下,美國與“逆差十大國”的貿易逆差總數,是它與“順差十大國”的貿易順差的5倍半。雖然我用的數字,僅是今年1月(這是最新的數據),而且相較的也只是十對十個美國分別有逆差與順差的貿易夥伴(總共20個)。但它們足以代表一般的情況。如僅從經濟層面來衡量,一個國家有逆差就是由於它的入口貿易額超過出口。那麼要追究其原因,一定須問是否是它的外貿競爭力有問題。
美國在外貿上的競爭力究竟如何
美國人非常自信,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外貿競爭力有問題。而且他們還可以引用“世界經濟論壇”對117個國家(經濟體)經濟成長潛力的調查結果,作為後盾。這個調查所檢視的項目,包括財政(譬如政府財政赤字大小.徵稅制度之健全與否),對科技發展之環境.公民制度之健全(譬如對腐敗之防範.司法機構是否公正.與民眾之守法性如何),以及對國際合作之記錄等等。該論壇調查還涉及各國對商業發展的合適性。在這一指標上,美國是排名第一,印度第31名,中國第57名。
可是,“世界經濟論壇”用的這些指標,所測量的幾乎統統與對外貿易競爭力沒有甚麼直接關係。了不起,這些指標只能顯示美國是否有出產高品質產品的本事。但高品質的貨品,如果價錢過於高昂,就不能擔保在國際市場的暢銷度--除非是高科技的貨品而其他國家無法造出價錢更低而質量不遜的同樣貨品之外。譬如波音(Boeing)飛機的產品,因賣價較高已漸被空中巴士(Air-Bus)代替,即是一例。在衡量美國產品在國貿市場的競爭力時,必須承認美國的產品賣價與維護費太高。其所以如此的導因,是美國貨品的製造成本太貴。譬如,美國勞工費用比和它競爭的國家至少要高一倍到兩倍。美國公司須擔付工人的醫藥保險,至少高出與它競爭的國家之50%。美國工人的其他福利,也比別的國家高出至少13%,美國是一個樂於訴訟的國家。所以公司營業上的律師及相關費用,也是比其他貿易夥伴要高得多。美國大公司負責人薪水,可以高到嚇人地步。有統計發現,美國一個大公司總裁的年薪,可以是日本一個大公司總裁年薪的十倍還多。
再者,美國法律規定發電必須採用天然氣,但又限制境內開發天然氣。導致外來天然氣成本奇高。這樣的法律限制,非但將石化工業鉅子逼迫轉移到歐洲開發資源,而且大大局限了境內很多工業(譬如塑膠.金屬)的運作,徒然增加了它們產品的成本。
凡此一切,都讓美國貨品成本過高,而無法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盡管這些真相都是屬實,可是美國政府(包括國會)不能面對現實。所以,就異想天開地另抓一個說法,來解釋為甚麼美國會有諾大的貿易赤字。而責怪人民幣匯率偏低,就是一個最方便的說法。
正巧今年年底適逢國會期中改選。今年1月,麻州為已故聯邦參議員甘迺迪的遺缺舉行補選,孰料民主黨遭遇空前大敗。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共和黨人居然選上,打破了麻州素來是民主黨大本營的傳統。這對民主黨是一個嚴重警訊,而對目前在國會是少數黨的共和黨而言,卻等於是一副興奮劑。認為11月的大選“勝券在握”。目前兩黨為了爭取選票,必須面對一般人民最關心的經濟復甦與增加就業的問題。所以,3月17日參院(繼眾院之後)輕鬆通過一個撥款180億美元幫助就業的法案,並且為運輸項目注入200億美元,以期創造25萬個工作機會。同時,國會兩黨的議員紛紛表態,威脅如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則將通過以課收至少25%的額外關稅,來懲罰中國輸美貨品。歐巴馬也高聲貝地作出同樣的宣告。目的在製造一個假象:只要人民幣升值就可以解決美國貿易赤字的困境。再加上歐巴馬政府,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就是當前政府預算赤字高達9,570億美元(2009年數據),相當於美國GDP的10.6%。這在選舉年是對選民難以交代的問題。所以,煽起美國對華的貨幣戰,可說是一個轉移選民目標的良好障眼法。因此,人民幣升值是美國目前最迫切的當務之急的說法,一時甚囂塵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