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印度人對歷史相對不甚關心,畢竟如果印度對那些與它有著敵對苦澀過去的國家念念不忘的話,也不會出現眼下希望與巴基斯坦进行更為開放的貿易的討論。曾與印度在1962年有過一戰的中國,現在成為了印度的大貿易夥伴;而且事實上在冷戰中站在美國對立面的印度,現在仍然與美國關係熱絡。英國與印度的歷史,同樣也是喜憂交織。
英國外交官與政客所面對的一個問題在於,英國的企業往往在沒有國家補貼以及在政府指導的情況下進行運作,它们依照自己的理念去尋找利益。例如英國不像日本那樣,會向企業提供政策性貸款鼓勵它們進入印度。與日本相似,法國政府也鼓勵它們由國家支撐的核能企業在印度拓展民用核能業務,即便印度法律將一旦出現核事故時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外國投資者的身上。
那麼所有的這些因素最終使得英國靠邊站了麼?這也並非完全如此,回看過去十幾年,英國依舊是印度最大的投資者之一。如果印度在最近這輪改革中能夠更多地開放它的服務業,在保險和養老金領域更多地對外資開放的話,更多的英國資本將紛至沓來。同時英國還是印度投資的一大接收方,這種私人部門的联系至關重要,而且比起那些基於政治收益而達成的交易其更具有彈性。
即便是那些懷疑英印“偉大”關係的英國公務人員,也不能否認兩國對英語的共同使用,倫敦的金融中心角色,海外印度人数量的庞大以及所有其它的軟性關係為英印關係施加的熱度和重要性。
英印之間出現一種獨一無二的強大聯合或者並不現實,但是兩國能保存一種友好的關係那還是很靠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