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中日實力對比已發生質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8 10:02:06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京華時報報道,對於日本政壇右傾化的現象,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劉江永介紹,日本右傾化政治思潮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冒頭,但不是主流。但一些右翼政客在美國扶持下恢復政壇主導地位,使政治右傾化土壤擴大。

  近幾年,日本和鄰國的領土爭端矛盾突出,日本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有所抬頭,另一方面,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對中國的發展壯大擔憂疑慮甚至懼怕,易被右翼勢力利用進一步煽動。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稱,中日關係從近代以來發生了質的轉變,過去是一強一弱,現在是兩強並列且向著中強日弱的趨勢發展,而近代以來兩國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並未解決,隨著這個變化這些問題逐漸成為大的問題。

  釣魚島問題是新政“試金石”

  劉江永表示,領土問題始終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日關係一個不正常的部分,只不過之前暫時被擱置,而現在已經擱置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如果採取有誠意的、務實的、理性的解決方式,不會發生衝突和戰爭,但如果安倍執政後,不珍惜手中掌握的改善中日關係的機會,而是在右翼勢力蠱惑下繼續採取單方面措施,甚至揚言要在釣魚島部署所謂公務人員,就會導致中日關係繼續惡化。

  他認為,如何將中日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和曾達成的共識具體落實到釣魚島領土爭議問題上,是對安倍新政府的一個考驗,這可謂是一個試金石。

  安倍訪美或談釣魚島問題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楊伯江表示,安倍聲明就任後首訪美國有三層意思。一是借此表示自己完全圍繞冷戰時期自民黨舊的外交政策,為美國馬首是瞻,以此獲得美國的信任。二是現在日本與周邊國家矛盾普遍激化,並將之歸因於與美國關係鬆弛。因為美國對日本的支持少了,所以周邊國家不把日本放在眼裡了。三是安倍任首相時,日美關係很僵,此次訪美也是希望恢復和美國領導人的政治互信。

  央視特約評論員張召忠表示,安倍首站訪美,或許是想與美國商量釣魚島加入日美安保條約及修改和平憲法問題。美國、日本、中國三角關係很複雜。每當日本想與中國交好,美國大棒就會打過來。美國不願意中日走近,在東亞遏制中國,但又不願日本強大,傷到美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