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學者吳嫻:兩岸合作揭開大腦認知神秘面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00:21:26


中央大學認知所學生送給吳嫻的可愛卡片,也跟大腦息息相關。(中評社 黃文杰攝)
 
  她認為,重點是牢記“用進廢退”的不二法則,希望提升創造力,就必須多動腦、而不是多用左手寫字,透過閱讀讓想像力馳騁,就是一種很有效可以促進腦袋靈活的方式。

  有人會問她,怎麼就是學不會外語(英語),好像大腦有障礙,終其一生就是學不會,不過站在認知神經研究立場來看,年紀比較大時才學第二語,只是發音無法這麼標準,文法細節掌握不好,基本上仍有溝通功能,多練習就會,但學習多種語言並經常使用,的確有助於大腦常保年輕,防止老化。

  她說,不同語言不只是存在差異性,研究者也看到處理不同語言的相同生理機制,人類大腦結構與構造,本身就充滿彈性,會吸收生活環境中的語言。

  新生嬰兒的大腦就像一把萬用刀,即使日本媽媽在美國生的小孩,如果從小接觸英文,還是會說標準的英語,至於語言與族群文化有密切關連性,好比寒帶生活的人對於雪、霜或其他冰凍的詞彙,遠比亞熱帶的人,來得敏感豐富,這又好比客家族群對“紅”的詞彙認知,會與閩南族群不太一樣。

  至於華人世界,分成繁體字與簡體字,這兩種字彙,是否對於大腦或認知神經會有差異?

  吳嫻認為,“這確實是很好的研究題目”,兩岸三地大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專家,已經成立聯合研究中心,攜手進行跨領域合作,不過要找到兩組實驗群,社經背景相同,從小到大各自學簡體與繁體字,這在控制無關變項上,必須做到沒有差異,另外,繁體字是注音符號,簡體字靠的是羅馬拼音,在文字圖像與拼音的控制變項要處理好,才能找出答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