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經濟發展生態保護雙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11 14:52:36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一帶一路”建設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和地區眾多,其自然環境、產業基礎等千差萬別,如何因地制宜開展建設,始終保持綠色低碳,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是必須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們應從區域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和科學技術應用等方面著力,積極探索“一帶一路”建設中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輔相成、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科學路徑。

  建設生態廊道,實現協調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創造,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實踐創新。當代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是在傳統區域增長極的基礎上,依托綜合交通走廊建設城市群和城市帶,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比如,就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以蘭州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帶和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帶。這些城市群和城市帶成為所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龍頭。當前,隨著現代交通網絡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正呈現多點帶狀延伸、區域連綿發展的態勢。“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無疑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區域發展的整體布局應堅持生態導向和環境保護原則,做到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一帶一路”成為生態廊道。立體綜合交通運輸走廊應堅持綠色低碳建設、綠色低碳運營管理,充分考慮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交易市場發展、產業園區建設、城鎮規劃選址等都要綜合考慮地理、地形、氣候與環境等條件,力求科學合理,堅守生態底線。比如,在位於“胡煥庸線”以西的我國西部地區,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間也有少數地段形成綠洲,適合進行城鎮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承載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為孤島式發展。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這些區域也有了較快發展。但根據近70年的人口調查,“胡煥庸線”以西人口的增長仍然非常有限。總體看,受生態條件限制,我國西部地區生態承載力較低,聚集大規模產業、大規模人口的能力較弱。在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中,以生態恢復和保護為主的功能區大多位於西部地區。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和環境條件的制約,研究產業和城鎮空間分布的非均衡性特點和規律,依據各地區具體的自然、經濟、歷史、空間等條件,以可持續發展和綜合承載能力為考量重點,規劃發展不同功能、不同規模的城鎮。應促使區位條件好且具有潛力的城市發展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帶,推動區域均衡增長和協調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