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北市淡水得忌利士洋行 台灣近代滄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30 00:34:59  


得忌利士洋行舊址將有短劇重現當年風情。(中評社 李文輝攝)
 
  馬偕同時也是教育學家、探險家、博物學家、醫師的角色,後來的西方探險家和外交使節,也是透過馬偕幫忙,了解淡水民情,在當時教會捐款不豐之下,馬偕協助淡水教育、醫療經費,很多也是來自洋行和領事官員的捐獻。

  1884清法在越南打仗,法軍沿舟山群島、淡水一帶騷擾,同時向得忌利士洋行洽購燃煤做為戰船燃料被拒,後來在漁人碼頭一帶企圖登陸,遭台民英勇擊退,是列強侵華時,少數的勝仗。

  最特別是1895年,清光緒21年,清日馬關條約4月17日割讓台灣和澎湖群島簽訂後,5月23日,原台灣巡撫唐景崧、丘逢甲為對抗日本,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奉大清為正朔,設計了黃虎藍地“國旗”,5天後,日軍從澳底一帶登陸,攻陷基隆。

  6月2日,不敢上岸的清廷代表李經芳,在外海把台灣交接給日本;6月4日,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認為大勢已去,從台北城逃到淡水,進入德忌利士洋行尋求庇護,然後搭乘輪船逃往廈門,唐離台10天後,6月14日,日軍正式抵達台北城,6月下旬,原大將軍劉永福繼任為第二任大總統。於10月19日兵敗內渡,台灣民主國兩天後滅亡,只存活了150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