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武漢“生命”雕塑被評為第一丑。 |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兩只翹臀臥趴被調侃成“流氓”的豬、一團雜亂糾纏不知所謂的木棍、一棟有山寨世博會之嫌的街道地標、一座坦胸露乳的美女出浴半身像……日前,在歷時3個月後,網友用近500萬張選票投出了全國十大醜陋雕塑。
名單一問世,對曝光公共空間醜態拍手稱快者有之,急於澄清雕塑已拆的公共部門有之,自詡陽春白雪的不屑者亦大有人在。
公共雕塑到底有沒有、該不該有衡量美醜的標準?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記者探究發現,真正造成審美裂紋的除了所謂的品位差異,還在於公共雕塑背後潛伏著的一條灰色利益鏈。
是誰拍板最“醜”雕塑
公眾面對這些難以接受的公共雕塑造型,不禁要問:這些頗具非議的造型究竟是怎麼通過立項,然後出現在街頭巷尾的?在公眾共享的公共空間內,手握生殺棒槌的決策人到底是否具備足夠藝術素養?
記者了解到,由於“公共空間”本身範圍寬泛,所以決策流程也各不相同。 “首先這些城市公共雕塑都是地方項目,不必通過國家城雕委報批,其次就要看雕塑具體樹立的位置,如果是賓館、商場、某商業開發小區的小花園這些地方,那就屬於地方城雕委管轄的模糊地帶,一般就是這些商業單位的開發商自行決定。”全程關注了此次評選的一位不願具名的造型藝術家對記者分析。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是在綠地、公園、車站等公共區域,理論上應該由地方城雕委統籌,“正常的流程應該是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有意在某個區域引入公共雕塑,然後公開對設計和工程進行招標,實際操作不乏暗箱操作,沒有所謂比件的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