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美國《僑報》9月24日載文《中國“開庭”:社會矛盾倒逼司法改革》,摘要如下:
9月22日,薄熙來受賄、貪污及濫用職權一案,在山東濟南市中級法院宣判,薄熙來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至此,這幕近十年來中國最受關注的大案有了階段性的結果,有消息說,薄已提出上訴,這部大戲可能還將以連續劇的方式繼續上演。
薄熙來這位昔日的政治明星,最後以罪犯的身份,戴上手銬離開政治舞台,令人嗟嘆。而庭審辯論通過微博直播的方式公告於天下,是新媒體時代司法公開的一個創舉。儘管如媒體所說,這場法庭劇還讓觀眾得以一窺“特權世界”,看到其中令人眼花繚亂的財富和滿不在乎的奢侈;也如李莊案一審辯護律師陳有西所說,公開信息還揭露了中國司法和管理體制上的諸多問題;但它的確做到了“去魅”——圍繞罪責的控辯激烈交鋒,以及大量細節的披露,民眾可以對其中的是非曲直做出評判,對政治明星的另一張面孔也有了不同的認識。
事實上,留意中國政局的人可能已注意到,不獨薄熙來案,中國近期大案要案、熱點案件密集開審,其力度可謂空前。法庭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近期最熱鬧的地方,整個中國正在進入“開庭時間”。
就在薄熙來案宣判後兩天,24日,與原鐵道部長劉志軍關係密切的山西女商人丁書苗非法經營和行賄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開庭審理;同日,陝西“房姐”龔愛愛受審,其因被曝光在北京擁有41套房、多個戶口而轟動一時;26日,李天一輪奸案也將公開宣判;本月初,“表哥”陝西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因受賄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數罪並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
這樣一個案件開審的名單還可以列很長。早在今年7月中旬,本報就曾以《中國司法百日維新》為題,專題梳理了中國近期的“靜悄悄”的司法變革。當時,“中國高鐵之父”劉志軍已被判死緩,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網上曝出不雅視頻的原重慶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